由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等撰写的中国经济透视报告,对未来利率走势进行了分析。报告认为,基准存贷款利率曾是中国最重要的利率,但最近几年市场利率、尤其是七天回购利率的重要性增加。随着更多金融机构从银行间市场获取资金、更多企业从信用债市场获得融资,市场利率在央行货币政策管理中已变得更重要。不过,由于基准存款利率仍然影响银行融资成本和储户的通胀预期,因此它仍是最重要的利率之一。目前在央行的基础货币流动性管理中,最重要的短期利率是存款类金融机构之间的七天回购利率(需要用利率债做抵押品)。这同时也是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长期国债收益率和票据贴现率的重要指引。尽管超过一半的存量信贷都是以基准利率定价的银行贷款,但其余的波动更多的部分越来越多地与回购利率挂钩。
报告预计未来一年央行不会调整基准利率,但市场利率可能维持高位。自去年9月以来,PPI结束了四年半的下跌并首次转正,且目前增长势头强劲,但原材料价格涨幅难以持续、并且PPI至CPI的传导也非常有限,因此2017年平均CPI应可以保持2.3%的温和水平。考虑到温和的CPI再加上偿债负担依然沉重,瑞银认为央行加息的概率较小。不过,考虑到防控金融风险和资产泡沫的政策意图、资本外流压力加剧、通胀预期升温,预计2017年市场化的利率可能仍将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但如果国内供给端对价格上涨的反应滞后、油价涨幅远超预期、或人民币贬值幅度远超我们的预期,导致通胀高于预期,央行也有可能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