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信奉“不守规则更能获益”,觉得遵守规则就是老实、迂腐,不够圆通。究其原因,无非两点:第一,因为别人都不遵守,所以我也可以不遵守;第二,如果我遵守而别人不遵守,那岂不等于吃亏了?不难发现,不想因遵守规则而“吃亏”,结果却让自己不得不在破坏规则上争先恐后。
在如此强调法治、强调规则的今天,这种社会心理还如此根深蒂固,说明还有支撑其存在的现实土壤。如果绕过规则去打招呼、走后门行得通,又没什么不良后果,那么尝过甜头的人就不可能对规则心怀敬畏。如果被扭曲的风气和生态不加以矫正,不仅正式的规则将沦为无本之木,而且不遵守规则或者遵守与别人不同的规则的隐秘欲望反而会成为公开的秘密。
要建立一个普遍遵守规则的诚信社会,首先就需要打破“破坏规则—谋取私利”的逻辑链条。一方面,拥有一个破坏规则的代价远大于收益的制度设计,另一方面更要注意到,给予规则生命的不是重惩,而是杜绝例外。要警惕那些试图玩弄规则的人,凌驾于规则之上的人和游离于规则之外的人,他们才是建立全民对法治的真诚信仰的最大威胁。
(张璁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