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关于大学生回家后,或因不讲卫生,房间搞得像“狗窝”,或因整天躺在床上玩手机(最厉害的每天躺床上20小时),或因见人不打招呼等原因,被家长嫌弃的消息屡见不鲜。其实,不少学子在学校的情形,也是乏善可陈。
上学期末,我曾去某大学探望在那里就读的朋友之子,看到的情况,与网上流传的学子返家后的情况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进到宿舍,我就闻到一股异味,且这股异味弥漫在整个楼道。细察之,始知,异味来自宿舍内的垃圾桶和床下。但见垃圾桶里塞满了放置了数天的外卖包装和剩余食品等,床下则有数双没有及时清洗的鞋袜。再看看宿舍,虽然桌椅也是新的,但住宿者的物品、衣物等却零乱地堆放在桌上和床上,地面上则散布着纸团和灰尘,且还有些黏滋滋的,整个环境显得乱糟糟的,让人很不舒服。不过,几位同学似乎没有觉得脏乱和不适,惬意地“葛优躺”着,悠然自得地不断刷着须臾不离的手机和玩着游戏。
高考的成功,就意味着一生的成功吗?比如说,就勤奋度而言,我就看到有些学生,非但谈不上勤奋,而且可以用慵懒和不负责来形容;作息不讲规律,同学要睡觉时,他要听歌;至于个人和公共卫生习惯,则更是不值一提。有些学子为了不影响学习,只好在校外另租房间,至于没有经济能力而又想学习的,只好一忍再忍,直到忍无可忍……
有些学生上完了专业课,就惦记刷手机和玩游戏,哪想得起搞卫生。其实不少年轻人并非没有志向,但要齐家、治国,就需要先修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理论,又有哪个大学生不知晓呢?
我宁愿相信,勤奋而卫生的大学生是大多数,但看一看个别学子的表现,真是令人备感痛心。古代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就主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年轻一代习惯叫外卖、吃快餐、刷手机、脏乱差,这难道跟当前家长的心态、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能分开吗?上大学之前,我们的孩子每天奔波在去往各种补习班的路上,连觉也睡不醒,少有自己的想法,生活卫生都是家长管;上了大学,他们终于解脱了,除了辅导员,老师基本不管,于是就失去了方向。只是,大学生必将在几年后步入社会,学会约束和管理自己的生活是必须的。大学生宿舍过的是集体生活,不影响别人是步入公共生活的第一步。他们的卫生状况,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他们在求知和创新方面的精神状态,大学生住“狗窝”,这不仅是卫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