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总给人一种悲凉忧伤之感。作为日光,它是洒尽辉煌后的最后一闪;作为人生,是历经长途跋涉后能看到尽头的一瞬。古人曾叹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黄昏真的那么黯然?其实并非如此。在我眼里,黄昏有时所燃烧出的美,耀眼无比,让人陶醉,令人震撼。
前段时间,微信中友人传来一段视频,原芭蕾舞剧《白毛女》女主角的扮演者石钟琴深入社区,带着大妈们一起跳广场舞。她虽已年过七十,但一登场,就把人倾倒了,只见其身材高挑挺拔,容光依旧,随着音乐响起,手臂展开,美顷刻间喷薄而出,在轻柔与刚劲、芭蕾与现代中,把每个舞姿都展现到了极致,就像清澈叮咚的泉水潺潺流来,给人以无比的享受。无怪乎观众喊出“太美了”的声音,引来阵阵喝彩。小时候看石钟琴扮演的白毛女,就觉得是女神,那神采一直记得。岁月流逝,最令人惊艳的美貌也难以留住。如今且不论其功底不减当年,也不知如何保持这份颜值和身材?但让我感动的还是从中传递出的精气神,没有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美是难以延续的。这美中不仅有当年的丰采,更糅进了岁月的成熟,这大概就是黄昏之美吧。
近日有一则报道,说是时隔30年,已是九十五岁高龄的秦怡再度携手陈钢进行《雷雨》片段《鲁妈的独白》钢琴伴诵,当她优雅而缓慢地走进会场时,台下万籁俱寂。尽管双腿有疾难以自行行走,但她全程挺着背脊,且在演出5分多钟时间里,一直依靠自己的力量,单手扶钢琴站立台中,坚持脱稿朗诵,她的表演让观众为之动容,也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此时,这位满头银发、跨越世纪的老人,像一尊女神,看上去显得格外美。我不由想起多年前,曾有幸在上海徐家汇的一家百货大楼偶遇秦怡。那时,她在钟表柜台前给儿子小弟挑选手表,她微笑着让服务员拿出几种不同款式的手表,耐心地在儿子手臂上进行试戴,直到儿子点头满意为止。这个时候,她不再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而只是位充满亲情和爱心的普通母亲。时光辗转,那温馨一幕仍常浮现在我脑海。
秦怡的美,在影视界是出了名的。周总理曾称她是中国最美女性。但这种美,正如其所说,不在于外表,而是精神世界和工作态度的反映。她历经坎坷,仍刚强达观地面对生活,一次次抚平伤痛,没有丝毫的忧愁和退却,并始终执着于事业,晚年继出品和自编、自演电影《青海湖畔》之后,又在着手创作新的剧本。正是这样的不懈奋斗,不屈于生活的磨难,使她依然光彩夺目,魅力无穷。
天渐暗,然而夕阳更红。黄昏不代表哀伤,黄昏是迷人的,那柔美又充满希望的光芒往往也是最美的景致。将心融进黄昏,怀揣梦想,一路继往,将光彩尽献,这才是真正的黄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