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说我“虚伪”。我自问,我虚伪吗?
“虚伪”,按《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不真实;不实在;做假。我做假吗?在餐桌上,有儿子买的基围虾、鳜鱼。儿子让我把整条鱼吃掉。我说:“吃饱了。你和妈妈吃吧!”儿子说:“爸爸,你虚伪!”前一次也是儿子买来鳜鱼,妻子吃了一些,不吃了。儿子要我趁热把鱼吃掉。我两手并用,抓着鱼,啃着,把鱼吃干净。所以有“今天”儿子说我“虚伪”的话。
儿子让我多吃些鱼,增加营养,是好意,是真心。但今天还有妻子和儿子尚在用餐,我应该让他们也吃。这是“谦让”,不是“虚伪”。儿子用词不当。
在有其他人一起用餐时,我也确实有些“虚伪”。我考虑的是应该让其他人多吃些,尤其是他们喜爱的菜。这是礼让,并非虚伪。
妻子发现某些病症前兆,很紧张。我总是安慰她“没事的”“也许搞错了”“不要自己吓自己”“好人一生平安”。有真话,有假话,出于爱心,“虚伪”没错。
对他人,我以诚相待。某君对我很尊敬,见面就叫“老阿哥”。我也为他热忱服务。我给他寄刊有他稿件的报纸;帮他送物品到他友人家;他想报考电台主持人,我陪他去母校复旦,向语言专家濮之珍教授请教,濮教授还送了一套语言著作给他。如今我们都退休了,难得见面,偶而偶见也无多语言。过去的热情和今日“淡如水”,都不能说是“虚伪”吧!
庆金婚宴请亲友表示感恩,坚决不收礼。但亲友拉拉扯扯不罢休。不收礼,不近人情;收礼,又违背感恩的心。妻子见情只得收了礼。现实生活如此,我招架不住,这岂不是很“虚伪”?
活了80多年,自问不想“虚伪”,但确实又做了一些“虚伪”的事。我只是一个“俗人”,真想完全不“虚伪”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