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大扫除,整理出来许多过期的报纸杂志及生活用品,但这些可再利用的废品该向何处去,却成了让人挠头皮的事。以前只需一个电话,就会有定期在小区里“驻点”收废品的外来人员上门回收。但前不久,再次拨打电话,却被告知,由于生活成本等问题,她回老家去了……
太太见我一筹莫展便支招:你上网查查啊。我搜索附近可有专门回收废旧物资的商户,结果让人失望。上门回收工业废品的商家不少,但我们家中这一丁点书报杂志,却真是找不到“婆家”!
记得我们小时候,为了让有限的物资循环利用,家附近回收废旧物资的商店不少,书报杂志、废铜烂铁等都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店家在墙上贴有废品回收目录,明码标价非常公道。此外,商店还常组织店员进小区上门回收废旧物品……后来,部分“正规军”调整业态,改换门庭,但多了不少骑着辆三轮车穿街走巷的“散兵游勇”……
“正规军”也好,“散兵游勇”也好,都有其合理性,至少,能保证有明确的接收路径,成为物资循环利用流通中的重要一环。而如今,这样不起眼但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营生却遇上了困难……
资源是有限的,架不住浪费,“循环利用”很有必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美好愿景,需要从许多小事做起。废品合理利用就是其中之一。盼相关部门能够针对实际情况,及时推出具体举措,让底部的“循环”重新畅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