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面临极其严峻的现实。石油产业是伊朗经济的支柱与命脉,石油出口占伊朗财政收入的40%以上。石油出口归零将沉重打击伊朗国民经济,可能引发伊朗国内新一波硬通货短缺、本币贬值、物价上涨,严重的话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美国为何要下狠手
美国对伊朗石油制裁不是新鲜事。奥巴马政府曾在2011年至2013年间对伊朗实施制裁,压缩伊朗石油出口过半。特朗普政府2018年退出伊核协议后,立马恢复制裁,并多次声称要将伊朗石油出口清零。然而,前一阵舆论还普遍猜测,美国会继续给5个国家一定幅度的豁免。因为2019年以来,国际油价节节攀升,至4月23日已超过每桶74美元,该趋势不符合特朗普对低油价的期待。此时大幅压缩伊朗石油出口势必加剧油价上扬。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执意加速压缩伊朗石油出口,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将对伊朗“全面遏制”“极限施压”战略推向极致的狠心与决心。“极限施压”策略在朝鲜身上取得了不错效果,却还没逼得伊朗低头认输,这对特朗普而言不可接受。他似乎相信,只有把伊朗压到最扁、打到最疼,才能逼出实质让步。
“鹰派”力量占据主导
美国封杀伊朗石油不是孤立事件。4月8日,美国政府宣布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认定为“外国恐怖组织”,也就是将革命卫队视同“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而革命卫队实为伊朗正规武装力量中的精锐部队,与国际恐怖组织有明显区别,对此国际社会是有共识的。两次“破天荒”之举叠加,释放出的信号令人不安。
首先,美伊关系紧张程度达多年来新高。美国对伊朗频出重拳,显示特朗普政府内部“鹰派”力量进一步得势。封杀石油出口将美对伊制裁推向高潮,下一步“鹰派”力量可能再放大招。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是“鹰派”代表人物,他上任前就公开表示要更迭伊朗政权,2018年秋,他要求国防部就对伊朗军事行动进行评估。伊朗方面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大。伊朗看似不急于退出核协议,想熬过特朗普这个任期。但如果美国欺人太甚,或者国内有动乱风险,伊朗也可能实施反击,或恢复核研发,或利用地区代理人袭击美国在中东的目标。伊朗的忍耐底线到底在哪儿,谁也说不准。
美国树立不良先例
其次,美国利用石油、恐怖主义等议题为其地缘政治利益服务,负面效应极大。石油是国际大宗商品和重要工业物资,伊朗向其他国家出口石油,再寻常不过。但是,美国硬要将伊朗石油出口归零,扰乱国际石油贸易。美国这么做,是否真能如蓬佩奥所言,只削弱伊朗政权而不伤害伊朗人民,恐怕也不尽然。美国为了打击伊朗政权,硬是将革命卫队与恐怖组织混为一谈,模糊国际反恐共识,树立了不良先例,对国际安全和反恐合作极为不利。
再次,美国频施制裁值得各国警惕。美国政府认为,倚仗美元霸权及其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对不听话的国家实施金融制裁,或以金融制裁为基础实施能源制裁,可大幅提升制裁效力,不费一兵一卒实现政策目标。特朗普上任后,挥舞制裁“大棒”变本加厉,越发上瘾,面对美国基于经济与综合实力优势基础上的制裁武器,各国不得不提防。 秦天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