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范生福、范思田
抗战以后,上海英法租界成为“孤岛”。各地富商到上海来发国难财,中等人家避难到上海来谋职,更有大批难民,赤手空拳来上海求生。一时人口猛增,失业、失学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最令人感慨的是一些贫穷孩童,父母穷,付不出学费而失学,人又太小,找不到工作。只能到一些小马路和弄堂口去“擦皮鞋”。父母先为他们买来一只靠背椅或旧藤椅,再准备一只肥皂箱,从木箱子里取出几把用处不一的刷子,黄黑皮鞋油和几块擦鞋布。一见路人经过就叫唤:“来!来!来!开汇鞋油!一角一双!包你皮鞋擦亮!有卖相!”也真有不少行人出门匆忙,来不及擦鞋怕被人看轻,就坐下来擦。擦鞋童为了抢生意十分卖力。鞋油要节省,宁可多出汗,拼命擦,一天所得只够自己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