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4.14,泰坦尼克号沉没。
2012.4.14,我坐在电影院里,看它沉没在银幕上。
于这艘船,百年祭日自然意义非凡;而于我,祭奠的是14年的岁月。至今依然记得,那天夜晚,电影散场,走在静谧的山阴路上,初夏的微风拂过梧桐才长出来的嫩绿手掌。
14年后,当《My heart will go on》再次响起的时候,多年前的记忆混合着北大西洋的海浪卷来。杰克发福的脸上写满沧桑,罗斯是个离婚妈妈,有好事之人将两人照片与14年前对比,除了唏嘘岁月,还能做什么呢?
《泰坦尼克号》是一场关于一代人青春的集体怀旧,如同一个符号,蕴含了太多不可言说的情愫。再浅薄的情感,经历了时光,也会变得无比厚重。3D转换得好不好早已不再重要,能有一个人陪着,再去看一看杰克和罗斯站在船头拥吻,这就够了。坐在电影院里的,绝大多数压根不在乎立体感有多逼真,哪怕知道是新瓶装旧酒的花招。他们只是为了一个念想,甚至为了脱下3D眼镜时的一瞬间,回到14年前。
14年前最感动的一幕是老夫妻相拥在床上等死,14年后杰克临死前要罗斯答应永不放弃,内心一阵颤抖。原来改变的是我们,比死亡更难的是活着。好的爱人,和他(她)在一起不害怕死,更不害怕活下去。
不知这部电影影响了多少人的爱情观,当年因不懂什么是爱,却憧憬着这样浪漫、极致的爱情,认为霍利是阻碍他们幸福的恶人。如今自己也爱过了、痛过了,依然不太懂爱情,依然向往连生命都可以轻如鸿毛的爱。但可悲地发现,如果当年这被称为童话,那么现在则是神话了。许是因为现实难觅,人们才去电影中寻找慰藉。每个姑娘应该问问自己,如果我是罗斯,会选择富有的霍利还是流浪汉杰克?每个小伙应该问问自己,如果我是杰克,会把那块门板让给爱人吗?
霍利不过是个可怜人,千方百计讨未婚妻欢心,结果未婚妻和一个穷小子私奔了,换谁都会发疯。有人假设杰克没死,也许他们轰轰烈烈的爱情会消磨在柴米油盐中。当曾经的千金小姐要为生计奔波,家务令光滑的双手起了老茧,也许她会后悔当初没选择霍利,渐渐地,杰克看罗斯不再是那个一心向往自由的叛逆姑娘,而是整天吵架的怨妇;罗斯眼中的杰克也不再是才华横溢的画家,而是潦倒不堪的穷光蛋。
幸而杰克死了。他们的爱情才得以被歌颂,童话的结局总是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邻座是一名中老年妇人,原以为她也是来重温的,不想是第一次看,还不时发出惊叹。当看到罗斯一再放弃逃生,站在杰克这一边时,妇人不停重复一句话:“这个小姑娘脑子坏了,十三点。”最后她实在看不下去罗斯这个十三点,愤然离场。是否随着年龄增长,心会慢慢风化成一块石头。在爱情里做个十三点,有人能让你在爱情里做个十三点,真是幸福。
再过14年,如果再次上映,你会牵着谁的手走进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