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上呼吁为学生减负,收效却一般,不少家长周末还给孩子报了奥数班、外语班……谁也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真可谓“用心良苦”了。
结果呢,一些孩子只学会了死记硬背,失去的,却是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更可怕的是,若只论成绩,那些向真、向善、向美的为人处世之道,又如何在我们教育中得以凸显?
教育,不应仅限于课本,而应更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在国外,一些博物馆、展览馆、演艺中心甚至体育场里,经常可以看到一批批学生在上课,那里的公共文化设施,就是孩子的“第二课堂”。看后,很感叹。
其实,公民素质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培养,乃至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打造,需要切实的抓手与机制。我所在的宣传系统代表团代表就在探讨:如何将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更多服务于民,更多为我们的孩子创造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有代表提议,倡导老师家长,更多地带着孩子进剧场、看展览、入体育馆……
,尤其是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仅关乎个人,更是一件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之大事。因为创新也好,转型也好,说到底,要靠一个个可用之才,去把工作落到实处。
在昨天小组讨论中,一些代表表示,大会报告中将“人的全面发展”上升至全党的问题来谈,有新意,更有深意,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阎小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