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相圣路易斯世博会
这批125艘中国船模最早在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惊艳亮相,那可能是中国有确凿记录的第一次以政府名义参加世博会。当时船模主要由厦门、福州、宁波等地海关收集的。这些耀眼的近代商船和军舰船模,制作非常精致,色彩也十分丰富。1905年比利时列日世博会接踵而至,这批船模再次展出。据比利时方面记载,当时清政府无力把船模从美国运到比利时,比利时与清政府商议由比出资运输,但这批船模从此归比利时所有,清政府同意了。
“游子”在外漂泊百年,直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才被国人知晓。世博期间,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金永兴教授听说这批中国古船模后,引发浓厚兴趣。“无论是中国航海史,还是有关中国参展世博会的中方记录,都没有关于这批船模的记载。但我看到比利时人专门为这批船模拍的纪录片和研究小册子,确实是中国古船模,而且是一批瑰宝。”
多人努力促成宝贝回家
“应该让这些国宝‘回家’。”金教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安特卫普市的市长、港务局局长马克·范·皮尔先生,从此两人开始携手促成古船模“回家”的“征程”。而这一“征程”并不好走,一走就是近两年,因为这批古船模现为比利时国家所有的文物,任何“动作”都必须经由安特卫普议会同意。有一次,比利时王子访华,想借此机会带几艘船模到中国展览,也因为种种原因不得成行。世博会后,皮尔先生又两次造访上海,每次都有点“不好意思”,因为带古船模来上海的诺言暂未实现。安特卫普市港务局驻沪代表Jan Vander Borght,这位有着一个响亮的中文名字“朱伯彦”的比利时人每次回家乡,总要花大把时间去游说议会议员,希望早日批准从安特卫普市海运与贸易博物馆借出几艘中国古船模,让它们“回老家省亲”。
今年3月,安特卫普议会终于通过有关议案,同意4艘船模(3艘中国船模、1艘同一时期的西方古船模)来中国航海博物馆展览2年。这4艘船模也是代表了同一时期东西方的造船工艺,参观者可以通过展览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
古船模坐上中国集装箱
如何让中国古船模“回家”?“坐”飞机肯定是最方便的途径,但皮尔和朱伯彦认为,中国古船模应该由中国船公司带到中国,才凸显航海意义。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自告奋勇,愿意免费运输这4艘船模。4月8日,4个装载船模的箱子被装上“中远高雄号”万箱级集装箱船。古船模对环境要求很高,稍不留意其木质就可能产生裂变,船员们不舍得让它们“住”货仓,而是腾出了自己的房间。5月15日古船模抵达宁波,再走陆路转至上海。到达中国航海博物馆后,工作人员打开箱子,船模完好无缺,众人先是长吁一口气,随后又被这几艘船模的精巧、细致震撼住了。
为了让古船模“回家”,很多机构和个人作出了努力:上海海事大学国际交流处及时与有关方面沟通信息情况、上海阿勒斯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负责在比利时和中国的国内物流和清关、比利时VanBre-da公司提供保险、宁波海关给予快速通关……
“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只要看到这批古船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由衷的自豪。”金永兴教授认为,这些船模反映了清代沿海、长江沿线船舶制造业的发展程度,涉及了多种船型,无论是船模制作的结构、比例,还是上面的人物、色彩,都很精致,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与近代船舶制造技术、文化、经济和社会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报记者 金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