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表示,气象部门不会为了控制高温天数,而人为报低气温。
不会人为报低温度
汤绪说,根据今年高温和酷暑天数的预测,今夏申城的热度和去年基本持平。有网友提出:“现在规定35℃以上算高温,气象台会不会控制高温数,比如把35℃报成34.5℃?”汤绪表示,气象部门发布气象信息都有严格的科学规范,不会人为报低温度。“比如,标准气温是在水银柱距地面1.5米以上的百叶箱里测得的,但科学规范上的0.1℃温差,普通市民确实很难感觉出来。为此,气象部门已经推出了体感温度的预报,会结合公众感受发布。”
预计今年台风偏多
近几年影响上海的台风总是“风声大雨点小”,这和台风的新趋势有关——近20年来,影响上海的近海转向台风增多了,这类台风的特点就是结构不对称,这是近年来台风带来的降水影响减弱的原因。“另一类对上海影响比较大的台风就是西北行登陆的台风,比如2005年的‘麦莎’。但近5年来,这类台风的比例减少到了15%。”
对于上海而言,台风预报难度不小。汤绪说,当今国际国内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的误差为110公里,上海东西宽也只有约100公里,因此,台风实际路径偏东或偏西一点会对上海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据预测,鉴于西行、西北行路径和近海北上台风路径增多,预计今年台风影响上海的几率进一步加大,台风个数也较近10年来偏多。
预警15分钟内发布
为了应对极端天气给城市防灾带来的压力,市气象局一直在与各类部门加强联动合作,利用公共资源,不断增加预警发布渠道。比如,目前已动用了2万多块户外电子显示屏、电台进行滚动播报以及电视的滚动字幕等,气象预警在15分钟内可以在各种媒体上发布。而且,今年年底,外滩信号塔也将改造完毕重新投入使用,届时挂风球这种传统的气象服务方式将重回市民视线。
今年起,申城的天气预报已更精细化,不仅为市民提供全市分区气温预报,还推出了逐小时滚动预报,每小时更新未来3小时的天气走向。据介绍,一款旅游气象智能终端系统软件WISH(Weather In Shanghai)已在试运行,并于7月底正式上线,供用户免费下载。汤绪说,该软件将逐小时更新来自上海中心气象台的数据,为市民“移动”提供未来3小时的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