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8月3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剥皮诗
丁毅燕
  丁毅燕

  剥皮诗乃戏称,指的是按前人有影响的诗篇做基础,颠倒、删除、增添或改动几个字,甚至沿用部分诗句,使诗作产生新意,用调侃嘲讽口气,达到发泄或鞭挞的目的。赋予诗以新的内容的一种诗体也称“拟古诗”,是一种仿造诗,即旧瓶装新酒。以黄庭坚的江西诗社为例,因为唐诗宋诗(前期)的繁华,再出新意实在太难,故主张“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所谓换骨法,是指撷取前人作品中现成的意象,点化前人词句以为己诗。夺胎法,是指套用前人的构思,甚至模仿前人的意境,赋为新诗。白居易《和思归乐》“峡猿亦无意,陇水复何情?为入秋人耳,皆为断肠声。”就被黄庭坚“夺胎换骨”成了“扶风乔木夏阴合,斜谷铃声秋夜深。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亦伤心。”另有将白居易“百年夜分半,一岁春无多”,增加四字成了“百年中去夜分半,一岁无多春再来”。王安石的“只向贫家促机杼,几家能有一钩丝”,改成“莫作秋虫促机杼,贫家能有几钩丝”。夺其意而去其形,这才是“剥皮”的高境界。

  如果说,黄庭坚的诗作尚有些自己的东西,但更多的江西诗社的人,借了“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幌子,实际上是模拟、剽窃,金人王若虚就是这样认为的,故后人认为这等举动是“生吞活剥”。文人多不屑为。元代诗人元好问就说自己“论诗宁(岂)向涪翁拜,不作江西社里人”。如果公开说自己剥皮某人,一般不是自嘲便是嘲人。当年日军侵华,国民政府宣布北平为不设防城市,仅仅是将故宫之物搬迁了事。火车要运送文物,大学生要离开却无人关心。鲁迅便在文章中说“且剥崔颢《黄鹤楼》以吊之”,诗曰: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另有两首有名的“剥皮诗”是朱元璋所作,这位放牛娃出生,当过游方和尚的开国皇帝还是很喜欢舞文弄墨的。在《明太祖高皇帝实录》里就收录了朱元璋从造反到皇帝的十几首诗词。其中记录在1351年,朱元璋第一次带领二十四人起兵造反的时候,感慨写了一首《咏菊》: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这首诗明显是剥皮了黄巢的《咏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虽然改了几个字,但总体的意思与黄巢的没什么改变。同一书里又记录了朱元璋在1360年龙湾之战后,他借宿紫金山上的一座禅院,因为其长相凶恶,禅寺住持怕他是强盗,所以半夜请他去讲禅,防他杀人越货。朱元璋最后不屑一顾的未辞而别,在休息的禅房里用朱砂写了一首《示僧》“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这首诗剥皮了南宋名将刘锜的七律《资福寺》“汛扫妖氛六合清,匣中宝剑气犹横。夜欢星斗鬼神泣,昼公风云龙虎惊。重整山河归北地,两扶圣主到南京。山僧不识英雄汉,只管滔滔问姓名。”尽管删去了中间两句,但这样的剥皮与抄袭就没有分别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时尚先锋/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周末烽火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家装专版
   第B12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说教养
秋 香
动为道枢静为心符
剥皮诗
五古·获晋甓有赋
烟波江上使人愁
蓝色和金色辉映的俄罗斯
“捐骨髓”肝胆照人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3剥皮诗 2014-08-31 2 2014年08月3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