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3月1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快递“自我安检”的漏洞太大了
  赵勇

  对数亿网民和城镇居民来说,收发快递已经跟吃饭穿衣一样,成为生活中再自然不过的动作。但你有没有想过,小小的快递也会引发天大的安全隐患?

  最近就发生了这么一起危险快递逼得民航班机迫降的惊心动魄之事——3月10日晚,吉祥航空上海飞北京的HO1253航班在飞行至济南区域时发生前货舱烟雾警告,被迫备降济南机场。经查,飞机之所以发出烟雾警告,是因为该航班上的货物中含有危险品“二乙胺基三氟化硫”,而这些腐蚀性极强且易燃的危险品,则来自申通快递的快件。

  违禁的危险品怎么会登上飞机呢?一是因为包括申通在内的三家物流公司层层转包,超出经营范围承揽危险品;二是物流公司将危险的“二乙胺基三氟化硫”谎报为“标书、鞋子、连接线和轴承”;至于第三点,则是航空公司和机场安检不严,让改头换面的危险品得以蒙混过关。

  安检不严,看起来是航空公司和机场的事,但说到底,暴露的还是目前快递行业“自我安检”成潜规则的安全漏洞。事实上,去年11月致消费者死亡的“圆通快递中毒事件”,已经为快递业安全漏洞敲响了警钟——当时,圆通快递也是超经营范围承揽了剧毒化学品,运输中污染了消费者网购的鞋子,直至消费者中毒身亡,圆通才发现自己运的是剧毒化学品。这样的“自我安检”,怎能让人放心?

  从圆通“不知道运的是剧毒化学品”到物流公司将危险品谎报为普通货物,总要等到出了事,才知道危险有多近,这足以说明,“自我安检”已经成了快递业的一个潜规则。以前我们对很多产品有“免检制度”,现在看来,一些危险品之所以能在物流链条上通行无阻,相关执法机关和安检机构,对快递公司也多少有点“免检”的错误思维,总以为快递小事,出不了大事。

  昨天,上海邮政管理局表示,已对违法主体之一的上海浦东金桥申通快递公司处以重罚,永久吊销其快递业务准可证。这样的处罚,确实挺重的。但是,要堵上快递业的安全漏洞,还必须遏止快递公司为了赚钱不惜冒险的冲动,通过高频次抽检等方法,穷尽一切可能堵上快递业安全漏洞。其次,对于故意隐瞒危险品的快递企业,不能光有取消资质等行业内处罚,还应该上升到刑法层面,以“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投放危险物质罪”,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公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目击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阳光天地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快递“自我安检”的漏洞太大了
引力波
“僵尸”网站和公共服务
制度创新聚合反腐正能量
“新”级酒店
医院太平间可以承包吗?
美国版评论·随笔A02快递“自我安检”的漏洞太大了 2014-03-18 2 2014年03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