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报社记者调查发现,逝者还未火化,仅在医院太平间就要花费数千甚至数万元,让不少家属感叹“死不起”。一家名为八宝山盛轩殡仪公司打着八宝山殡仪馆的牌子,承包了9家医院的太平间。该公司一年收入千万元。
一些医院将太平间这块净地向外承包,有人“欣喜若狂”,想的是从死者身上牟取利益,干的是“趁火打劫”的事。什么停尸费、脱穿衣费、租花圈、寿衣费等费用和用品,不仅名目繁多,而且价格飞涨。在北京,“脱穿衣费”统一规定为100元,而一家私人公司开出的一张《北京市殡仪服务收费收据》中,“脱穿衣费”高达5000元。比如,寿衣进价200至300元,太平间卖价为二三千元;鲜花花圈进价不足200元,太平间卖价800元至1500元不等。太平间不惜以数千元的“中介费”,吸引急救人员送来遗体,最后还要家属买单等,这种种乱象既是对死者的亵渎,也是对家属的“再次伤害”。
究其原因,其一,医院不愿管理太平间。太平间隶属于医院。医院要保存逝者遗体,既要设施完善,运行正常,又要保证公益性服务,这意味着管理太平间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所以有医院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太平间属于医院的后勤项目,就像医院的保洁、保安、食堂、停车场等后勤项目一样,进行外包。医院将太平间承包出去,美其名曰为行政改革,既有利可图,又落得“无事一身轻”,何乐而不为?至于这为乱收费开方便之门,医院也只能眼开眼闭了。
其二,政府部门管理缺位。一个太平间,“九龙”治水。太平间有发改委、物价、工商、民政、卫生等多个部门,多重管理,但管理职能模糊不清、监管责任不明,形成管理上的漏洞。近年来,政府部门推出的殡葬改革花了许多力气,包括取缔土葬等,但太平间管理制度是否完善、设施是否配套、收费有无标准,相关部门过问不多。关键在于,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中,至今没有专门针对太平间管理的明文规定,尚属空白地带。
其三,太平间因其特殊性,往往落在公众关注视线之外,公众很少关注太平间的服务项目和费用。中国民间本有“厚葬”传统,家属都不太愿意在后事处理上斤斤计较,以致让私人承包公司随意“狮子大开口”,家属往往“哑巴吃黄连”。
太平间承包乱象亟需整治。殡葬服务本就应属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医院太平间都应该是非盈利服务部门。对公立医院将太平间承包出去这种行为,必须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