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早过了,今天已是“春分”。天气还不暖。几日落雨很阴冷,想起奶奶常说“春寒冻死牛”。春天与牛息息相关。
一年中第一个节气,山西坊间称“打春”。“打春”的前一天叫“迎春”。农为百业本,春为岁之首。坊间百姓每年要举行一次迎春仪式。立春前一天,各村各镇地方官儿早早起身沐浴,更换素服,不坐轿子不骑马,不见小汽车,统统步行至郊外,召集本乡村民,设桌摆供迎接春天。焚香叩首前,要在八仙方桌前摆制一个泥塑的土牛,牛边上站着一个农人,正挥鞭勤耕。寓意春令已到,所有农事早作准备。
立春当天,地方官儿摆奉供品给芒神与土牛。“打牛”仪式于正午时隆重举行。挑选出的强壮乡民十几人,列队击鼓,官员执鞭(就是柳枝上裹以红色布条),鞭打土牛三下,然后交由芒神的扮演者,接连举鞭,抽打土牛屁股。围观乡人高喊打打打打,这就是“打春牛”。驱寒与春耕,于此序幕中正式拉开。
打牛仪式结束,春耕大忙开始。立春节气渐渐成为坊间一个节日。幼时有年冬天,回老宅去看奶奶,我直奔牛圈,它们安然无恙,缓缓抬眼看看我,哞哞几声。不是说春天都会冻死牛吗?奶奶摸我的头,笑了。冻死的并不是牛,是指特别执拗的人,是说“春寒冻死拗”。山西坊间对脾气性格固执倔强的人,常说“你咋那么拗呢”。性子拗的人不信春寒,早早脱去厚重棉衣,图个俏,冻得跳,奶奶说,“十层单不抵一层棉”。不冻死才怪,意思是说天实在太冷。
从节气上说,立春标志着冬季结束,春季开始,但气温并没有马上回升,有也很短暂,多有反复。坊间说“冷到寒食热到秋”。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是说寒食清明节过后,天气才会真的转暖。才能让小人儿脱换棉衣棉裤,与“春捂秋冻”是一个道理。还有说“过了寒食,再冷十日”,或是“打了春,别欢喜,还有四十天冷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