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菜的来历与乾隆下江南有关。乾隆曾六下江南,那时扬州地方官员为让皇上能吃得龙颜大悦,除了召集城内各酒肆饭馆老厨大师拟定菜单,还在民间四处搜罗厨堂高手为乾隆做各色风味菜,其中有一民厨做了道“九丝汤”,让乾隆皇帝吃了赞不绝口。
这九丝汤是用豆干丝、口蘑丝、银鱼丝、玉笋丝、紫菜丝、蛋皮丝、生鸡丝、千张丝、火腿丝等九种菜丝经过鸡汤久煮而成的,尤其是细如发丝的豆干丝,刀工细腻,仅一块一百米厚的豆干就要片成二十多片后叠在一起切成细丝。由于“九丝汤”里干丝切得细,经过鸡汤烩煮后,吸附了其他材料的鲜味,吃口珍美异常,清鲜淡雅,加上皇上品味后的赞誉,于是这“九丝汤”做法便风行扬州城。后来,一些酒楼厨师也邯郸学步做出各种煮干丝来。“九丝汤”中的口蘑丝、银鱼丝、玉笋丝原料因季节关系难成时令鲜蔬,厨师们因陋就简,采用豆干丝、鸡丝、蛋皮丝、时令蔬菜丝、火腿丝等作主料,更名为鸡汤煮干丝和五味煮干丝、扬州煮干丝等,四季均可入馔。
煮干丝一定要用去了油的鸡汤煮,汤也要多,汤沸入干丝。干丝非珍馐,因材料普通简单,百姓人家餐桌寻常菜,在酒店圆桌也有席位,既有“下里巴人”食味,又有“阳春白雪”食色,所以根深在扬州人心中,扬名天下。
如今在扬州,上餐馆进酒楼,多数食客会点上煮干丝,这煮干丝里似乎藏匿着扬州菜经典的影子,魅力不仅仅于味道,而是一种食文化脉络裹着一种当地食情民风,经过多年演化,更具食文化丰富内涵,以至流传千古百年而盛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