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3月0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生命伦理护卫晚期病患尊严
李妍
  李妍

  “生如夏花之灿烂,逝如秋叶之静美”,这是有关生命历程的美好意境。然而,高中语文老师秦岭的父亲查出肺癌,在各家医院辗转治疗,却难有安顿之所。无奈中,小秦以致信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的形式,在博客中发表公开信,提出“为癌症晚期病人提供一个有尊严、稳定而安全的就医环境”。俞正声回复并致电,“你的心痛也是大家的心痛”。今年,“舒缓疗护”病区将在全市推广。遗憾的是,秦岭的父亲于昨天傍晚不幸去世。

  对当下医疗体制缺陷,大家感同身受。而这种感受,当然也将凝聚成一种共识:那就是给当下的医疗体制漏洞打上补丁,建立一种真正有尊严、稳定、安全和人性化的就医环境,让病患不至于陷入因病返贫、因病四处无着的泥淖,从而令生命尊严、健康权利回归。

  就弥补医疗体制缺陷这一命题而言,尽管有太多繁冗复杂的地方,仍然需要公共管理者去细心梳理,但倘若落实到秦岭父亲那样具体而微的个体案例身上,怎样改善病患尤其是晚期病患逼仄的就医环境及生存现状,恐怕依然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现代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加上公众权利及尊严意识普遍增强,怎样在生命尽头享有安全、稳定的救治环境,怎样安详、舒适、无遗憾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已经是每个个体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样的看法不是虚幻之想,而是随着社会文明发展,公众人生观、生命伦理观发生改变后,对救治权利、生命尊严的必然需求。

  也因此,一个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除了预防保健和疾病治疗,也理应拥有对病患的临终关怀。只有善始善终,才能让生命真正拥有尊严。这不仅是医疗救治上的需要,更是对晚期病患及家属进行心理救助的需求。比如,近年,在上海、北京、西安等城市,其实就已经相继建立起了临终关怀医院乃至病区,为垂危病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这是完善医疗体制的应有之义,也是现代医学伦理的重要一环。

  毕竟,尊重生命、善待将逝之人,不仅有助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也将对活着的人形成某种心理辐射,对生命聊以慰藉,才能让生者更乐观坚定,向死而生。

  很显然,要让这一体系真正完美落地,除了完善慈善、公益救助体系,还应该从专业的医院护理着手,设立临终关怀医院乃至病区,这是大势所趋。但倘若依然以治愈率、死亡率乃至病床周转率等指标,考评医院的医疗质量,恐怕就难以让医院拥有这种主动性。这就需要更多的政府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投入进来,改善现有机制,关怀那些生命尽头的人群。

  “你是重要的,因为你是你,你一直活到最后一刻,仍然是那么重要,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帮助你安详逝去,但也尽一切努力,令你活到最后一刻。”这是现代临终关怀创始人桑德丝的名言,更是生命对医疗救助伦理的吁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要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3·15专刊
   第A09版:3·15专刊
   第A10版:民生·财经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法治视窗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职场方圆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31版:新民环球/人物·博览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3版:时尚/美容扮靓
   第B14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家装之窗
   第B17版:现代家居
   第B18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9版:新智
   第B20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1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2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生活
以生命伦理护卫晚期病患尊严
教练得奖金单位逼交钱?
权利表达不能总靠行为艺术
政府采购为何“需要”iPad?
“舒缓疗护”病区将在全市推广
吸烟劝阻率“微降”:约0.4% 控烟“重灾区”被罚:15万余元
上海控烟或引入“PM2.5”监测手段
新民晚报评论·要闻A05以生命伦理护卫晚期病患尊严 2012-03-02 2 2012年03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