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顾名思义就是脑袋里积水,更专业的解释就是颅内脑脊液的分泌和吸收不平衡,导致脑室系统内的液体异常累积,使颅内压力增高。
引起儿童脑积水的原因有很多,通常分为交通性脑积水和非交通性脑积水,前者多由脑脊液吸收障碍所致,表现为整个脑室系统的扩张,常见病因有中枢感染、脑室内出血等;后者以前也叫做梗阻性脑积水,多因脑脊液循环的解剖结构中存在障碍,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被阻断,表现为特定脑室结构的扩张,常见病因有颅内占位(肿瘤)、导水管狭窄等。由于脑积水的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颅高压,随着颅内压力的持续增高,脑组织会受到挤压产生相应症状,甚至会挤压幼儿相对柔软菲薄的颅骨,使头围增大。因此低龄患儿会有呕吐、哭吵、嗜睡、头围增大、双眼下视(日落征)等表现,大龄患儿则会主诉持续加重的头痛,对患儿脑组织造成损伤,最终导致预后不良。如果婷婷的父母在她10月时去医院就诊,医师就很可能通过发现头围的异常增大,进行进一步检查并提前明确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
虽然脑积水病因复杂,但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能够大大提高患儿的预后,尤其是导水管狭窄等原因引起的脑积水患儿,治疗后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目前常用的脑积水治疗方法包括分流管置入(针对因中枢感染或颅内出血所致脑脊液吸收障碍的脑积水患儿)、脑室镜下三脑室造口(针对导水管狭窄的脑积水患儿)、脑脊液引流(对急性脑积水的患儿采用临时外引流使其能够逐渐耐受相对增多的脑脊液)、占位切除(肿瘤所致脑积水患儿)等。
经过治疗,现在2岁的婷婷已经是一个会走路、会说笑的漂亮小女孩了。所以,大头娃娃的烦恼,需要家长的早期发现和医师的及时正确处理来解决。(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