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6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状元及第”花钱
  ◆盛卫国

  清花钱——“状元及第”为精质黄铜制,直径53毫米、厚2.5毫米、缘宽6.8毫米、方孔8×8毫米。它是十年前我在钱币市场上收进的。

  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第一名的称谓。唐朝时科举考试结束后,要由主考官将录取档案交到门下省,再由门下省写成状子,呈报给皇帝恩准,这份状子里的头名当时叫“状头”。这本是朝廷官员在完成例行公事时使用的专用术语。后来人们觉得“状头”太俗,于是改称“状元”了。

  科举考试选状元作为一种制度,它开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明、清时期,殿试的一、二、三名,名称分别确定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从唐高祖武德五年至清光绪三十年最后一次科考的1282年间,共录取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最年轻的状元是唐高宗显庆元年的苏瑰和咸亨四年的郭元振,当时年龄都不满18岁;年龄最大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他一生参加科举考试几十次,直到70多岁才自荐考中了状元。

  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文人们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激励着无数学子卧薪尝胆、悬梁刺股、勇跳龙门。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因其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又别称“殿元”。又因其位居三鼎甲之首,所以也别称鼎元。

  古代考中状元并非易事,要经过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几个阶段。一旦高中状元,披红挂彩、敲鼓鸣金、骑马游街、前呼后拥,好不威风。

  花钱“状元及第”背面上方的“福”字和下方梅花鹿图案,是我国民间传统图案中经常出现的。“鹿”和“禄”为谐音,“禄”原意有两种解释:一为官俸,即俸禄——朝廷给官吏的薪俸。由此,“禄”时常解释为官场机遇、功名等。即古语所说的“俸秩”。另一种意义与“福”相同,“福”“鹿(禄)”设计连用在一起,相当于加重意义的重叠词。此枚花钱图案,由“福”字和“鹿(禄)”和芝草三种物件组成,象征“状元及第”后的幸福、功名和喜气。梅花鹿的身后呈现了一棵象征吉祥的灵芝草,其意为民间传说中的“灵芝献寿”,于是福禄寿俱全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上海人家
   第A09版:人才/招生招聘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品牌透视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人才
   第B18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B19版:人才/招生移民
   第B20版:人才/招生留学
钱泳让我添豪情
被忘却的名家
“状元及第”花钱
湖里捞出的古瓷片
我的小铁路员工梦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B10“状元及第”花钱 2012-06-03 2 2012年06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