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朋友圈子里相互间最温暖的是什么东西?回答肯定是:微信。彼此每天都能见到对方的行踪,分享内心的感受。
开始玩微信时,人们仅是图它能免费发信息、语音、图片、音乐等,在传播中享受各类资讯。但时间长了,我发现,在微信“朋友圈”里最活跃的,倒不是那些手不离机的年轻人,而是那些工作、生活压力超大,精神负担超重的中老年人群。尤其是一些生活急速转型的朋友,时光突然出现了“真空”,他们急迫寻找支撑、养料和动力。这时,微信横空出世,那些朋友转发的励志、养心、开悟、人生智慧的段子和故事带来无穷的正能量。微信里仿佛有很多贴心的高人,给他们指点迷津。于是他们不停地转发、转发。
我基本是微信忠实读者,读到精彩处,加一个“赞”上去。那天,有位遇到挫折的同学转来一个段子,讲一个农村孩子考上大学,父亲给他借来4533元,缴完4100元学杂费,整个学期的支出仅剩433元。望着老父,他强忍辛酸。到校后,他每天只吃两顿饭,不买荤菜,但也难以维持。最终一狠心,花150元买了台旧手机,在学校各宣传栏贴上小广告:“你需要代理服务吗?买饭、打开水、交电话费等,校内1元、校外2元。”电话很快被打爆,他在课余跑个不停。寒假回家,他掏出1000元给父亲:“爹,您没给我一个富裕的家,但给了我一双勤劳的腿。我一定靠它跑完大学,还要跑出名堂!”这位叫何家南的学生,现已是某大公司的校园总代理。我马上回个“评论”:人生随时可以从零开始,只要有勇气,就能活得有意义。
有个朋友常为琐事与人摩擦,有天他转了个段子,说瑞典沃尔沃总部有2000多个非固定停车位,早到的人总是把车停到最远的地方。问原委,他们说是为了让晚到者可以尽快进入办公楼工作。他感叹:我们都这样为他人和公司着想就好了。
遥远的某个城市,突然传来一个老朋友的微信,他说退休了,问我听说过一个段子吗?荣誉的最高境界:你已远离江湖,江湖还有你的传说。生命的最高境界:哭着来,笑着走。我迅速回了他一个“赞”!
在微信的滋养下,我发现朋友们都变得开朗、幽默和乐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