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小孩子要进一所理想的小学,实在太难了。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虽没有“高考”那样的“关口”,但其实像西天取经一样,“八十一难”常常使你措手不及,无法预测。这当中,面试就是一大难关。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孙女去一小学面试,花样之多令人佩服。其中一题是组织应试的孩子参加一项游戏,从中测出相应的能力。结果,他孙女就因为“组织能力不强”而名落孙山。
什么叫“组织能力”?幼儿园的小朋友怎么显示“组织能力”?不要说应试的孩子、陪伴的家长,就是出题和面试的老师自己,恐怕也说不清楚。
这是典型的随意性。但权在他手中,一切他说了算,你到哪里评理去?
现在,面试真是越来越多,不单升入小学、中学、大学要面试,进入社会后,就聘、就业、评级、晋升,乃至评优、受奖,常常也要经历各种等级和形式的面试。倘若面试只涉及一个单位或系统内部,借以了解、沟通,乃至互动、交流,原本也不是不可以,可如果涉及到招生、招聘、评级、评优,已关系到社会上的种种安排和竞争,那权力就可能越界,就可能过头。就拿高考来说,录取与否,主要依据只能是考分,这是最根本的。为了判断考生的个性和特长,可以面试,但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否则就有碍公平与公正。至于公务员招考,也当以分数为前提,如果为了使应试者更加对口,可以面试,但不能占过高比例。否则,量体裁衣,为某些人“定做”面试题,实在是开后门、搞腐败的一种手段,是应当抵制的。至于入小学、中学,许多面试都是自搞的,并无法律的依据,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把关,谨慎授权,不可让权力滥用。
有了明确的授权,面试还应严肃顶真,不是张三李四谁都可以出场,更不是随心所欲地心血来潮,出一些不三不四的题目,搞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局。根据考试的要求,面试者应有相应的资格,对职称、职位、资历、水平,都应有一定的要求。命题要有明确的范围,目的和标准要集体讨论、研究,不能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搞暗箱操作。有些地方把面试内容搞成“预习材料”,变相透露考题甚至答案,有针对性地发给部分应试者,或者高价出售,其实都是一种作弊行为。为严格与公正起见,应由各系统的有关机构建立适当的题库,收入具有科学性和准确度的试题,并附具有权威性的答案。到具体面试时,或抽签摇号,或由有关机构判定,搭配成具体的试卷,以保证科学性和公正性。不能让面试者自命题、自作答、自评分,一切都由他说了算,这样的随意性是绝对不可取的。
不少人呼吁取消高考,但几十年都取消不了,就因为相对来说,它还是公平公正的,还是随意性较少的。不要因面试的泛滥让这一经受过考验的做法也受到削弱,在这方面,各级有关领导的“组织能力”,倒是首先应当受到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