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食厌食是小儿很常见的一个现象,尤其到了天干物燥的秋季,小儿的胃口更加不好,总是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各种营养不良问题接踵而至的同时,很多家长不知道,它也在潜移默化中诱导儿童抽动症的发生。
今年四月初,8岁的男孩宣宣因患上抽动症,父母领他来到我的诊室就诊,看诊结果却让他们大吃一惊,原来孩子患上抽动症竟然与平常厌食挑食有关!
就诊时,宣宣体重有120斤,喉间不断发出的怪声,控制不住的挤眼,全身也阵阵抖动,情绪焦躁不安。查体发现,他的舌苔厚腻,舌质红赤,手心很热,大便干秘。
“小朋友,你平时是不是很喜欢吃肉啊?”我问孩子,“是!我最喜欢吃牛肉、羊肉,还有海鲜……”宣宣说。家长告诉我,“他从小吃饭就挑食,绿色蔬菜从来都不看一眼,确实吃了不少的肉和海鲜。”我让宣宣称了体重,足足120斤,我初步断定这孩子发病的重要因素是进食的营养太丰盛,导致体内有食积郁热(食火)。这种内热,使肝气不宁而动风,出现种种抽动表现。
我告诉他的父母,要想孩子病快点好,必须按照我的嘱咐办,坚决拒绝肉类、海鲜和各种精细加工过的食品,坚持素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尽快把体重减下来。与此同时,我定期为他进行生物多维干预治疗,并让他带了一些农本方免煎中药回去持续巩固治疗。
到8月份,宣宣的家长按照我的嘱咐照顾孩子,3个月来一直吃素,只吃八成饱。体重由120斤降到了90斤,抽动症的症状也明显减轻,原来喉间“嗷嗷嗷”声消失了,只是偶尔还有轻微的挤眉和甩胳膊,我嘱咐家长要坚持饮食控制,体重还要继续减。他说,“自从孩子把肉类和海鲜食物戒掉以后,大便不干了,情绪不急躁了,心情也平静了许多。”
国庆节后来复诊的时候,已经完全看不到他的挤眉和甩胳膊动作了,我告诉他只要再用中药巩固治疗一段时间,他就完全摆脱“抽动”了。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孩子抽动症的发病和复发,与饮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英国过敏协会的资料表明,人群中有高达45%的人对某些食物不耐受,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如抽动症、多动症、自闭症、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腹痛、溃疡、消化不良)以及皮肤系统疾病(如湿疹、皮肤干燥)等多种急慢性疾病。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的孩子长得瘦,不吃肉会不会更瘦?”从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看,瘦的孩子可以少吃点肉,但绝不能吃多了。肉类最难消化,吃多了消化不彻底,就容易形成食积,有了食积,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就会显著的减退。虽有营养,但消化不了,也吸收不了,身体就会更瘦,称之为“食物不耐受”。
简单说来,就是一个人吃了某种食物,但体内缺乏相对应的酶来消化这些能量,结果免疫系统将此当作有害物质产生抗体,从而生成各种病症。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无积不成疳”。中医所谓的疳,就是西医所说的营养不良。因儿童的免疫系统、消化道系统和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对摄入的食物分子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当身体对这些异体蛋白反应过度时就表现为食物不耐受症状,如抽动症、多动症等。
提醒各位家长,孩子身体各系统还处于生长发育期,如果经常挑食厌食很可能会出现食物不耐受,这种情况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这种不耐受情况可能会减弱或消失。
(史积善 儿科主任,在几十年从医生涯中相继在国家级专业期刊发表具有重要影响的专业论文十余篇,参与编写《儿童少年精神医学》、《帮助儿童走出学习困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推理研究》等专著。曾受邀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第六届名医论坛会议,受到有关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连续多次被评为“三好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