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雨通风是两大方式
对霾而言,一场风雨是最好的“消除剂”,尤其是刮一阵大风,但这些自然现象都很难在人们的控制下出现。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束炯说,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尚不可能形成大范围的人造风,因此,人工增雨(即人们熟知的“人工降雨”)可能是人工消霾的主要方式。“目前,国内的人工增雨降水主要用途还是用来缓解干旱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极少数地区会在夏季用来缓解高温天气。”
增雨消霾成功率不大
束炯说,人工增雨消霾的可行性要面临许多挑战,增雨消霾的成功概率也许不会很大。影响冷云降水的基本原理就是在云内制造适量的冰晶,使其产生冰晶效应,使水滴蒸发,冰晶增长,因此,人工增雨的方式是在云中投入冷冻剂,如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或者撒入人工冰核,碘化银就是一种有效的冷云催化剂,可以起到冰核的作用。“雾霾多发于冬季,本身就与冬季特有的气象因素有密切关系,一是因为空气静稳,不利于霾散去,二是通常天气都干燥少雨,而水汽和空气对流等气象条件正是降水的关键,否则,往空气中撒再多干冰、发射碘化银都无济于事。”
另外,人工增雨的范围也是有效消霾的一大挑战。束炯说,人工增雨的局地性较强,通常降水范围并不太大,但是霾天气有时候是大范围发生的,比如12月初横扫我国中东部的这场重霾污染。“大气污染物的流动性较强,即使一个城市通过人工增雨暂时清洁了空气,周边地区的污染物可能很快就会传输过来,使人工降水的作用打折扣。”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