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尚无人工消霾计划
马丹
  经过本周初雨水的冲刷,申城前半周空气质量良好,但12月初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爆发的大范围霾天气仍然令人记忆犹新。媒体报道北京将开展人工消减雾霾科学试验,曾受重霾困扰的申城市民不禁发问:今后如果再有重度霾污染天气发生,上海是否也能通过人工作业方式来消霾?对此,上海市气象局表示,上海尚无人工消霾的试验和计划。不过,专家也表示,人工消霾的成功率可能并不高。

  增雨通风是两大方式

  对霾而言,一场风雨是最好的“消除剂”,尤其是刮一阵大风,但这些自然现象都很难在人们的控制下出现。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束炯说,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尚不可能形成大范围的人造风,因此,人工增雨(即人们熟知的“人工降雨”)可能是人工消霾的主要方式。“目前,国内的人工增雨降水主要用途还是用来缓解干旱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极少数地区会在夏季用来缓解高温天气。” 

  增雨消霾成功率不大

  束炯说,人工增雨消霾的可行性要面临许多挑战,增雨消霾的成功概率也许不会很大。影响冷云降水的基本原理就是在云内制造适量的冰晶,使其产生冰晶效应,使水滴蒸发,冰晶增长,因此,人工增雨的方式是在云中投入冷冻剂,如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或者撒入人工冰核,碘化银就是一种有效的冷云催化剂,可以起到冰核的作用。“雾霾多发于冬季,本身就与冬季特有的气象因素有密切关系,一是因为空气静稳,不利于霾散去,二是通常天气都干燥少雨,而水汽和空气对流等气象条件正是降水的关键,否则,往空气中撒再多干冰、发射碘化银都无济于事。”

  另外,人工增雨的范围也是有效消霾的一大挑战。束炯说,人工增雨的局地性较强,通常降水范围并不太大,但是霾天气有时候是大范围发生的,比如12月初横扫我国中东部的这场重霾污染。“大气污染物的流动性较强,即使一个城市通过人工增雨暂时清洁了空气,周边地区的污染物可能很快就会传输过来,使人工降水的作用打折扣。”

  本报记者  马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走转改年终特别报道⑦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早间点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市场之窗
   第A28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广告
   第A34版:广告
   第A35版:广告
   第A36版:广告
   第A37版:广告
   第A38版:地产资讯
   第A39版:广告
   第A40版:冬令特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7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8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2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4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6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0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广告/新民楼市
“人工洗天”花钱多收效小
上海尚无人工消霾计划
新民晚报焦点A10上海尚无人工消霾计划 2013-12-19 2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