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电协会电视文艺委员会近日发出一份《自律维权声明与倡议》,就前一阵郭德纲在北京电视台台长王晓东去世时,用打油诗和大红“囍”字图片表达幸灾乐祸的行为予以谴责,并要求郭德纲向王晓东台长和家人道歉,同时呼吁全国近400家电视台放弃对郭德纲的关注。
消息传出,有人把它说成是动用公器进行的一起“封杀事件”,其实是一种误读。首先,北京电视台只是一种道德呼吁,要求对违背社会公德的恶俗行为予以谴责,对缺乏良知的艺人予以抵制。而中广协作为行业协会,它的声明也只是一种行业呼吁,并没有行政约束力;而且,用词是较为低调的“放弃关注”,而不是有人误读的下令“封杀”。“封杀”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压制、扼杀;而“抵制”则不同,它是对错误言行的拒绝和谴责。把这种自发的集体声讨误读为“封杀事件”甚至是“行政封杀”其实不妥,它客观上把郭德纲曲解为被“封杀”的弱者,以此博人同情以致产生误导。
对此,网上争议一片,褒贬不一。支持者称,郭德纲是“犯了众怒”,“再有才,德行不好,也不应该受到文化圈的追捧和拥戴!”“郭德纲,这次砸的不仅仅是缸,是德”。但也有人认为:“抵制行为不妥当,有点儿过了。”有的甚至说,“无论北京电视台,还是中广协,显得比郭德纲还要记仇,这样的做法有欠思量”。
郭德纲值得同情吗?显然不是。首先是他恶语伤人,利用自己名人效应,利用互联网公共空间张扬一己私欲,公然侮辱逝者,践踏他人人格。中国人历来“死者为大”,对死者不敬有违传统。其次,他至今没有丝毫认错和道歉之意,对如此恶劣态度不予以抵制,社会良知何在?
好在电视界经过近年来对低俗现象大力整治,为夺眼球而争抢问题明星的炒作之风已大大降温,郭德纲这次“博出位”显然得不偿失!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