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巨星成龙在微博上声称将其20年前收藏的十栋徽派古建筑中的四栋捐赠给新加坡的一所高校,消息一出震惊了娱乐界和艺术界,不少人质疑成龙这一行为让本土文物丧失。本刊也在6月29日B2版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评论,在《成龙,你的选择没错》一文中分析了徽派建筑的生存问题,从而引发了市民网友们的议论。
微博网友雏诺chunuo说道:“那些叫嚣本国文物被外流的人最好先想想办法在国内如何保存它们,再去指责别人。不想我们的下一代看到的都是混凝土的高楼大厦……”同济大学教授、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也曾提到:“古建筑与一般的古玩文物是有明显区别的,它不是简单的器物,不能被束之高阁地收藏。现在有些人购买了老房子后,拆散开来堆放在仓库里,那是要霉烂腐朽的!所以,收藏古建筑的概念不能混淆了,一定要搞清楚的是,古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与人发生关系,与所在的地域文化发生关系,见证历史,见证传承,才能体现它的价值。”诚然,成龙早些年曾考虑过把这些古建筑捐给国内一些城市,但他发现很多人都是冲着地产项目而来,想利用成龙的名气开发别墅区;他甚至也考虑过将古建筑安放在香港,并成立一个博物馆,但舆论压力过大也作罢了。归根到底,在这20年间,他没办法在国内为这些徽派建筑找到一个适合它们生存、体现它们价值的“家”。
尽管成龙的捐赠是个特例,但事件背后所透露出的古建筑生存难问题却普遍存在,如今中国很多地方还留存着类似的古建筑,不是景点也没有名气,因此也得不到政府的重视,一个不小心就在开发中“丧命”,是留是拆都在领导一念之间,殊不知也许一个轻率的决定就让一些珍贵的古建筑一夕毁灭。也许成龙的捐赠让人看到的是国内“失去”了珍贵的古建筑,但回头想想,这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失”呢?给古建筑换了生存环境或许并不是最佳方案,但是至少它们还是被这种形式给保护、利用了起来。在质疑之前请先思考,如何能让古建筑在本土更好地生存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