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回顾焦点 文化遗产不等于旅游遗产
~~~回顾焦点 文化遗产不等于旅游遗产
~~~回顾焦点 文化遗产不等于旅游遗产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活体保护比修旧更迫切
回顾焦点 文化遗产不等于旅游遗产
尹仁沐
  ◆ 尹仁沐

  6月8日是世界文化遗产日,本刊也在这一天的B1版用《文化遗产不是旅游遗产》呼吁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不该被旅游破坏。当时,远在欧洲的意大利米兰时尚设计艺术学院讲师平一亮特意在邮件中热烈地响应了这个话题。身在文化遗产丰富的意大利,他对文物保护和旅游之间的关系深有体会:“意大利人乃至欧洲人尽管也会对一些文化遗产开放旅游,但其根本原则还是以保护为先。就说意大利最著名的庞贝古迹,专家花了超过百年的时间进行发掘,并且只开放一部分让公众参观,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原样。无论是古迹遗留还是城市建筑体,保持它应有的样子是关键。”

  反观国内的文化遗产,大多都“疲惫”得很,尤其是那些作为知名景点的世界遗产、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更是在节假日不断遭受人满为患的超负荷,想到这两年一到长假故宫游客多到人贴人就觉得可怕。作为已被申报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该有的骨气和“矜持”不可少,如果为了开放旅游而被过度开发改造,那么必定将失去其真正的价值和保护的意义。

  就说最常见的修复方式——修旧如旧,乍一看似乎既能美化城市又能保持文化景区的原貌,但真正实施起来大多数都是拆了真的补上假的,细节处更是不能细究。对于参观者来说无疑也是一种不负责,冲着真实的历史原物而来,看到的却是假的,多没意思!其实,文化遗产的保护本身并不难做,鉴于历史的不可逆性,文化遗产也应当随着岁月变迁顺其自然地发展,尤其是处于城市中的那些仍然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物,并不适合“保护”与“开放”捆绑的单一化解决方法,国外对遗址更多采用了活体保护的方式,并且在参观人数上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远远高于收取高额门票和各种大大小小的修复工作。无论是政府的作为,还是参观者自身的参观素质都对文物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我们对待文化遗产也能效仿国外的绅士方式,那么国内众多的文化遗产也将“活”得更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民生十问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读者之声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专版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家装专版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世纪遗痕”还剩多少?
一念保护 一念失去
活体保护比修旧更迫切
新民晚报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B02活体保护比修旧更迫切 2013-12-28 2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