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到大,从北到南,一直听到穿街走巷的叫卖声。
小时候在广州,早晨四五点钟我就听到石板街上木屐的踢踏声。广东人早晨去上班前,总爱先上茶楼饮茶吃早点,并且谈工作。紧接下来,叫卖声开始了,首先上场的是“叉烧面包、莲蓉面包”。这种面包就是今天的菠箩包,有别于广东名点叉烧包、莲蓉包。这些面包是普通人家用烘炉烘出来的,有个烘炉他们就烘面包做生意了。接下来上场的是“伦滘糕”,卖的人用头顶着个大竹笠,伦滘糕就在竹笠上。谁买他就把竹笠拿下来切糕给你。早上卖的都是早点,让我们这些小学生吃了去上学,上班的吃了去上班。广东人是不兴吃稀饭白粥的。到了大白天,叫卖的东西就多了。甚至有用火油箱当胡琴,拉着琴叫卖“阿陀霉姜”的。傍晚老爷爷们在家门口摆张凳子当桌子,坐在小板凳上喝酒,这时就听到叫卖“猪脚煲姜,又甜又香”,“鸭头鸭翼”的声音。特别记得冬天晚上叫卖“热蔗”,甘蔗用炉子上的滚水泡着,买蔗的话,卖蔗的就削好皮给你。
后来我来到上海,叫卖的又是另外一些东西。“晾衣裳竹要口伐?”“鸡胗皮甲鱼壳有口伐?”特别是冬天夜深还听到叫卖“白糖莲心粥”,是供搓麻将的人宵夜的,那声音听上去真凄凉啊!我听着很同情他们。
这些叫卖声现在听不见了,可是我们弄堂还是天天来人,不是叫卖,而是叫买,从早到晚川流不息,大叫着要收购电视机、手机、空调机等等。我本来是很同情这些人的,他们走街串巷,大喊大叫,多辛苦啊!
可是有一次我听到一个收购声是女人声音,说的是标准普通话,完全是电台播音员的声音。这太奇怪了,我于是开门想看看这样一位文雅的女士怎么做收购旧货生意。可一看我就傻了,竟是一名大汉拿着个扩音器在弄堂里走过来走过去,声音是录好了从扩音器发出来的。我一下子像从梦中惊醒:原来现在的收购声是扩音器发出来,而不是收购人当堂叫出来的。我一直同情他们,上当了。我甚至看到过叫卖的人蹬着自行车,手里扩音器在哇哇地叫。科学发达,对叫买叫卖都有这样大的“帮助”!
这一下我实在再也受不了这种声音,一直希望我们居委会帮帮忙,在里弄入口处挂出一个告示牌,请买卖东西的人不要进里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