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中国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粮食增产显疲态 “洋粮”猛增惹人忧~~~
粮食增产显疲态 “洋粮”猛增惹人忧~~~
粮食增产显疲态 “洋粮”猛增惹人忧~~~
粮食增产显疲态 “洋粮”猛增惹人忧~~~
粮食增产显疲态 “洋粮”猛增惹人忧~~~
     
2014年03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粮食增产显疲态 “洋粮”猛增惹人忧
“十连增”后如何保障“中国饭碗”?
王建 李建平 杨玉华
  去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但在一些粮食主产区,由于土壤肥力下降、部分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耕地占用持续增加、气候灾害频发等原因,粮食增产已呈现后劲不足的疲态。同时,进口粮食猛增也进一步对国内粮食生产造成影响。

  在“十连增”的背景下,中国人的“饭碗”如何端在自己手里?怎样保障“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参加全国两会一些代表委员就此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后劲不足进口量增加

  在我国粮食持续增产的同时,一些全国两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已经认识到,我国粮食生产已呈现增产后劲不足、粮食进口量持续高速增长等特点,粮食生产或将进入“平台期”。

  由于需求增长更为强劲,国内农产品供求由“总量平衡、丰年有余”向“总体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转变,粮食产品进口增势明显。“十五”和“十一五”时期,我国粮食净进口一改过去交替增减局面,呈现出直线上升态势。2009年与2003年相比,我国年度净进口粮食增加4841万吨,增长了9.1倍,年均增长112.6%。2012年我国粮食进口全年超过了7000万吨,而到了2013年,我国谷物进口接近1500万吨,大豆进口突破6000万吨。

  全国人大代表付华廷说,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依赖国际市场是完全不可行的,必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急需突破三大制约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我国粮食生产在基础设施落后等传统制约因素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又面临生态环境恶化、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耕地占用持续增加等新的制约因素。

  全国人大代表孙斌表示,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农田掠夺性经营以及化肥农膜等长期大量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土壤沙化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污染加重,严重影响粮食的质量和效益。

  据统计,我国全年化肥使用量平均每公顷480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1倍;每年农药实际利用率仅30%左右,未被充分吸收的化肥农药至少让10%的耕地受到明显污染。现在“北大仓”的黑土地,表层黑土已经由开垦初期七八十厘米到一米的厚度,减少到目前的二三十厘米。在一些严重的坡耕地,黑土层逐渐消失,有机物质含量已经很低。

  全国人大代表徐淙祥说,农民打工收入大幅提高,大部分农民种田是保口粮,不是保增产。“辛辛苦苦忙一年,不抵一月打工钱”。随着沿海产业不断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大量耕地出现非农化使用潮。

  稳粮价强补贴规模化

  代表和委员认为,要应对我国粮食供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务之急是提升粮食生产供应能力。从生产者角度考虑,稳定粮食生产要强化生产环节补贴力度和引导力度,在强调家庭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扩大粮食生产经营规模,引导农民发展自己的合作组织,提高优惠政策的边际效应。

  在继续稳定粮价、强化补贴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同时,加快土地流转速度,提高种粮规模效益。孙斌说,实践证明,种粮规模上去后,收益能显著提高。建议各级财政部门设立农村土地流转扶持资金,促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种粮规模效益。

  来自黑龙江、安徽等产粮大省的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建立直观的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利益补偿机制也非常必要,这样能够提高粮食主产区积极性,防止“牺牲穷地方致富的机会去养活富地方”现象持续。

  新华社记者 王建 李建平 杨玉华

  (据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5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6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7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8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9版:评论·随笔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科教卫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民生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A33版:新民健康
   第A35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A36版:关注/新民健康
   第A37版:广告
   第A3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9版:新民健康/资讯
   第A4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家长会
   第B04版:早教沙龙/教育周刊
   第B05版:人才周刊
   第B06版:移民热点/人才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招生培训
   第B08版:3·15专版
   第B09版:3·15专版
   第B10版:广告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幸福之门/专版
广西姑娘撞人主动担责成典型
7分钱1斤都难卖 万吨白菜“滞留”田间
二十四岁中国女孩成最年轻富豪
每名遇难者家属获赔60万元
“十连增”后如何保障“中国饭碗”?
新民晚报中国新闻A16“十连增”后如何保障“中国饭碗”? 2014-03-05 2 2014年03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