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胃镜,人们多半会想到从口腔插管,不少做过胃镜的人会用“痛苦”、“恶心”、“难受至极”等词汇来形容这一经历,因而也成了“畏镜”一族。
胶囊胃镜的出现让人们不再谈胃镜色变。患者只要吞下一颗普通胶囊药物大小的胶囊内镜,医生就能把隐藏在患者胃里的病灶看得清清楚楚,整个过程仅需要8小时,期间病人还可离开医院正常工作、生活。据了解,这种让患者可做无痛苦胃镜检查的“胶囊内镜机器人”已在上海虹桥医院成功开展多例胶囊内镜。
上海虹桥医院内镜中心主任章宏表示,传统的胃镜是经口检查,常规胃镜的先端直径为9.2毫米,由于管径较粗,经口进入对咽喉部刺激较大,所以患者做胃镜检查时常会有恶心、呕吐等反应。而胶囊内镜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病人的不适感。与服用普通胶囊药物无异,吞下胶囊后病人就能自由活动,第二天把记录仪还给医生即可。
胶囊内镜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检查方便、无创伤、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受检者正常工作等优点,并且一颗小小的胶囊可将食管、胃部、大小肠等部位进行一次性检查,避免了传统的多项检查,大大节省了患者的时间以及检查不适。被誉为消化内镜发展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是当今小肠疾病检查的“金标准”。据介绍,胶囊内镜前端为透明的球状,里面是一个微型数码摄像机和6盏闪光灯。可以在漆黑的消化道内拍出清晰的照片,胶囊内镜检查前,被检查者须先禁食,病人服下该“智能胶囊”后,胶囊因胃肠动力自行在体内穿行,并摄下胃和大肠、小肠、食管的图像,图像通过传感器以数字的形式传输到病人随身携带的一个移动硬盘大小的记录装置上。整个过程仅需要8小时,期间病人可离开医院正常工作、生活。时间到了以后,病人只需送回数据记录仪,医生根据记录仪内的近8万张照片,查看食道、胃、小肠、大肠的病变情况,最后,智能胶囊将自动排出体外。
作为全球第二、国内第一自主研制的医用无线内镜,0M0M胶囊内镜在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的缺点,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被医学界称为21世纪内镜发展的革命与方向。
【健康小贴士】
■哪些情况需要尽早或定期做胃镜?
1.40岁以上病人近期出现消化不良或突然呕吐、解黑便者;
2.突然消瘦,1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公斤以上,而排除糖尿病或甲亢者;
3.无明显原因出现黄疸、乏力、发烧;
4.拟诊为良性溃疡,但五肽胃泌素刺激仍缺乏胃酸者;
5.已知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及不典型增生者;
6.胃溃疡经两个月治疗无效,x线检查显示溃疡反而增大者;
7.胃息肉大于2厘米者;
8.胃切除后15年以上者。
■胃癌患者早期有哪些临床症状?
近半胃癌患者在早期并无特殊临床症状,只有部分人会有轻度消化不良,如上腹隐痛不适、轻微饱胀、疼痛、恶心等,但这些症状并非胃癌特有,慢性胃炎、溃疡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都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因此,高危人群每年定期做胃镜检查尤为必要。我国的胃癌患者中,能够在早期发现的不足一成。目前胃镜检查仍是早期胃癌诊断的“金标准”,胃癌高危人群最好能每年做次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