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教育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记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丁利民
~~~——记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丁利民
~~~——记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丁利民
     
2014年03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为孩子一生奠定暖色基调
——记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丁利民
易蓉 赵一凡
校长名片 丁利民 1967年生 中共党员 上海市特级校长 2006年至今担任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兼书记
■ 和孩子们在一起,丁利民总能感受到活力与快乐 本版摄影 记者 孙中钦
  新优质学校

  校长风采录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如何让他们在校园里找到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在的快乐?她以她的淡泊坚持着心中的教育梦想——让小学教育为孩子们的生命奠定暖色的基调,她就是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丁利民。

  研发校本课程

  提供个性空间

  丁利民的教育梦始于学生时代,一心要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她很早就从心里认同“学校是为孩子们建造的”。在她看来,校园是一个能随时随处看到孩子们快乐笑颜的空间,孩子们的学习不应感到痛苦,见到老师不应感到紧张。

  “小学教育更重要的是为孩子一生奠定暖色基调。”怎样令孩子们真正快乐起来?丁利民提出“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与团队研发性别教育的课程和教材,在校园里推行生命教育的理念,带领老师们认识孩子身上的差异,并为这些差异提供个性化的空间。

  棒球队有个体型偏胖、说话大声又爱打架的小男生,大家都叫他“朱大声”。张慧老师发现,其实朱大声心里也有一个本垒打的梦想。三年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朱大声终于打出了赢得全场喝彩的一记本垒打,而他也逐渐成为全队的精神领袖。张慧老师用照相机记录下了孩子们成长瞬间,将朱大声的经历制作成数字故事。丁利民第一次看到这则数字故事时几度落泪:“这段经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他会因此理解团队的力量、努力的回报和一个好老师的榜样,这就是课程的意义。”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多“成长可能性”,学校储备了83门拓展型课程,覆盖语言文学、数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等八大领域,其中就有家政、棒球等各种有趣的课程。每年学校根据学生反馈和需求开放60门课程供孩子们选择,学生权衡兴趣自主选修。

  认识学生差异

  鼓励教师创新

  “小班化教学中什么时候学生围坐?”一次交流培训中,所有学科的老师都当了一次学生。老师们发现,第一题是人人都会背诵的诗歌,完全不需要合作;第三题是大家都丢了的数学公式,几乎无解所以也不用合作;而各人英文水平参差不齐却为第二题的翻译奠定了合作基础。通过体验,老师们了解了小班围坐和课程难度的关系,也深刻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感受。“我今天算是尝试了当差生的滋味,确实不好受。”一位年长的美术教师分享,他意识到今后一定要多多关注那些不容易跟上的孩子。 

  认识学生差异的性别教育课程培训、改善教学方法的教学培训、打破学科方便教师交流合作的培训……经过一次次交流分享,真实的例子启发教师。副校长徐晶感慨:“改变并不容易。但回头看看或者和其他学校比较,就会感受到校长的理念的确帮助了我们成长。”

  不求凡事第一

  重在经历过程

  26岁那年,丁利民成为一名年轻的副校长,早早开始对小学办学理念的研究和探索。丁利民说:“教育是件朴素的事。我认为校长不功利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前提。”

  “不功利”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首当其冲的分歧就在于教育的节奏。作为一名母亲,女儿的成长中有不少经历给丁利民带来启发。女儿初到美国时上了一堂“令自己崩溃的课”——老师为了让一名同学理解,用整整一堂课重复讲解了前一天的内容。这件事令丁利民思考:“我们的教学很难关注每一个孩子,太过追求效率的教学让老师和学生都很紧张,好的教育应该是慢的教育。”

  运动员要取得好成绩,得靠长期训练,如果短期内要爆发除非使用“兴奋剂”。教学的“兴奋剂”是急功近利,是孩子们沉重的负担。在这一点上,丁利民说自己总在和老师们认真较劲:“我从来不要求争第一。棒球、合唱、还是数学竞赛,学生能够经历过程,感受学习的乐趣是最重要的,只要孩子们尽力了,什么样的结果都可以接受。如果在小学阶段因为过重的学业负担,让学生对学习不再感兴趣,就真的毁了他们的一生!”

  不增学生负担

  提高课程质量

  然而不增加学生负担,就只能在35分钟的课堂上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在上理工附小,教学处、行政处等由副校长分管。副校长没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就和分管处室的老师们坐在一起。“学校哪来的官,我们就是教育的服务者。”丁利民说。

  “丁校长是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沈沁刚开始不理解丁校长的思路和想法,但如今教学处每周5门“推门课”、每月公开课和教学会、作业抽检等举措,收集学生课堂情况调整教学教案,课程质量不断提高。坚决践行“专科专用”,学校成为市教委提出的“绿色指标”的先行者。不仅如此,去年年度教育总结表彰中学校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都位列全区第一,领先第二名一百多分;学生体能素质从原先的四十几名到如今的名列前茅,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测评也从60%上升到现在的95%以上。

  教师薛蕾有一次和丁校长聊天,她感受到校长是一位怀揣教育梦想的人,“校长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她说:学校就像一艘航空母舰,我是舰上的掌舵人,如果我都没有梦想,它又将驶向哪里?” 

  本报记者 易蓉 实习生 赵一凡

  【同题问答】

  Q:你最喜欢的“校园一角”是哪里?

  A:我们的校园很美,喜欢每一个角落。

  Q:影响你人生的一件艺术作品是什么?(书、画、电影等)

  A:很多,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印象更深一些。

  Q:如果请您用一种颜色代表自己,你会选择哪种?为什么?

  A:天蓝,希望自己像天空一样清澈、宽广、高远……

  Q:请您设计一款代表学校的吉祥物。(动植物、卡通等)

  A:学生比我更有创意,如果学校有吉祥物,一定是孩子们设计的。

  (最新一期《上海教育》杂志、本周日18时50分上海教育电视台节目将同步刊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5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6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7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8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9版:评论·随笔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科教卫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民生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A33版:新民健康
   第A35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A36版:关注/新民健康
   第A37版:广告
   第A3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9版:新民健康/资讯
   第A4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家长会
   第B04版:早教沙龙/教育周刊
   第B05版:人才周刊
   第B06版:移民热点/人才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招生培训
   第B08版:3·15专版
   第B09版:3·15专版
   第B10版:广告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幸福之门/专版
要为孩子一生奠定暖色基调
本期导读
导读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B01要为孩子一生奠定暖色基调 2014-03-05 2 2014年03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