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
■ 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
■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实现“十连增”。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取得新进步。神舟十号遨游太空,嫦娥三号成功登月,蛟龙深潜再创纪录。
过去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深化改革
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
■ 国务院机构改革有序实施,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
■ 各地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 扩大“营改增”试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这些都为市场松了绑,为企业添了力,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
■ 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在全国进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
■ 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
推动开放向深度拓展——
■ 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
■ 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
宏观调控
去年上半年,出口大幅波动,经济持续下行,中央财政收入一度出现多年少有的负增长,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一度异常升高,国际上出现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声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采取短期刺激措施,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而是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潜在需求,沉着应对市场短期波动,保障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让市场吃了“定心丸”。去年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广义货币M2增长13.6%,符合调控要求。
经济结构
■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新解决农村6300多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全国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1.6%。
■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耗强度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3.5%、2.9%。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提前通水,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如期完工。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
■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超级计算、智能机器人、超级杂交稻等一批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保障民生
■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应届高校毕业生绝大部分实现就业。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3.1%和17.7%,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0%。
■ 推进教育发展和改革。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200万孩子。
■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人均280元。
■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社会治理
去年,我国发生四川芦山地震、南方高温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出现人感染禽流感疫情。我们健全抗灾救灾应急机制,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安全生产和市场监管。重特大事故下降16.9%。
推进依法行政,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法律34件,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议案。
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一批违法违纪分子受到惩处。
均据新华社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