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全国两会·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代表评说】~~~
【代表评说】~~~
【代表评说】~~~
     
2014年03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代表评说】
合理收入分配勿忘基层员工
姚丽萍 宋宁华 叶薇
  30多年来,从国家面貌到个人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发展如何实现转型,人民如何过上更好生活,改革如何走出“攻坚区”和“深水区”,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人民期盼的热点。来自不同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评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朱雪芹——

  我接触过的不少“90后”不愿意做蓝领工人,因为,全社会对这个职业的认同度不算高。一户人家如果有孩子考上了清华北大,父母通常会觉得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如果考上了职业技术学校,那可就两样了。一个职业的社会认同度,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收入因素,也是关键一环。我国要从制造大国变成“智造大国”,就需要培养更多高技能技术工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能忘了蓝领工人。

  ■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李林——

  人们通常不会说自己的收入已经够高。希望好了更好,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无论如何,在一个行业里,收入多少都应该有规则、有标准。同样是水平相当的科研单位,同样引进了水平相当的人才,同样用的是财政拨款,如果不同的单位出“不同的价”,给不同的收入,不但要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对科研本身也有副作用。而我更关注的是,在科研单位,除了科研精英,绝大多数基层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的收入水平该如何合理提升。

  ■ 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所所长严诚忠——

  市场的活力,最终会体现在收入的差异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是要回到“大锅饭”的老路上去;而是要通过制定公平、公正、公开的规则,充分激发人们的创造力,让人们各得其所。

  公平的规则,要借助收入分配制度的顶层设计来实现。公平与否,有三个衡量评标:弱势群体是否得到最基本的保障;充分市场竞争后的投入产出,是否成正比;横向兼顾,同一行业、同一领域、同一区域,是否存在过大差异。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探索创新,要既在法律框架内大胆推进,又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改革程序,用法制巩固改革成果,才能使改革步子坚实稳健、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大业也将更有生机活力,充分释放的“改革红利”,也将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个人。  特派记者 姚丽萍 宋宁华 叶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5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6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7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8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9版:评论·随笔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科教卫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民生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A33版:新民健康
   第A35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A36版:关注/新民健康
   第A37版:广告
   第A3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9版:新民健康/资讯
   第A4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家长会
   第B04版:早教沙龙/教育周刊
   第B05版:人才周刊
   第B06版:移民热点/人才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招生培训
   第B08版:3·15专版
   第B09版:3·15专版
   第B10版:广告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幸福之门/专版
让人民共同分享“改革红利”
合理收入分配勿忘基层员工
广告
新民晚报全国两会·焦点A07合理收入分配勿忘基层员工 2014-03-05 2 2014年03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