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嘛,一年临下来,你这一手黄(山谷)字蛮有点腔调了。接下来,你要多读读他的文章了,直探“黄河之源”,弄懂他的字是从什么样的学养、心境中流出来的。
别人挑剔纸笔的“指点”,你尽可一笑置之。黄山谷于纸是从来“不择粗细”——不讲究的。笔也是有啥用啥。
山谷谪居宜州,栖身于极狭隘的城楼上。遭恶吏驱赶,又搬到更恶劣的居所,他自嘲为“喧寂斋”:“上雨旁风,无有盖障,市声喧愦,人以为不堪其忧。”他呢?他认为他本是农民出身,如果不中进士,岂不是一直住在乡野茅舍里吗?他泰然处之,照样胸怀天下,放眼全球。他书照读,字照写,梦照做。他有紫檀杆狼毫笔吗?当然没有。他在一件手卷的跋里写道:“用三钱买鸡毛笔书。”
他曾说:“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被今人争来抢去的黄山谷法书,原是这样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