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在美国读研的女儿和女婿,第一次买了辆二手车,我隔着太平洋为之担心。交通事故的新闻听多了,总以为汽车是只铁老虎,时不时会咬人。所以郑重其事地写信告诫女儿,女婿开车时千万不要与他讲话,以免分散注意力。这是因为平日坐公共汽车,前面总有一条标语:“请勿与驾驶员讲话”,就以为这是安全行车的关键。女儿回信说,错了,现在常有人提醒她,路上要多跟开车的人讲话,以免打瞌睡。我将信将疑。
两年后自己到了美国,看到美国高速公路真的是“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中间的隔离带留得很宽,有些地段就是一片树林,完全看不到对面来车,两边路沿至少有一两个车身的宽度。设身处地想想,在这样的路上开车,两侧尽是树林、草地和农田,景色甚为单调,开车人看久了难免昏昏欲睡。我才认识到从前想当然的错误。
有半年多时间,每隔十天半月,女儿就要开车一两个小时,到波士顿的中国城买菜,我坐在副驾驶位子上,注意时不时地与她讲讲话。有时是下班后,人比较疲劳,我就要特别留心,如果发现她车子开得太靠边沿,或是压了黄线,随即找话跟她说,怕她犯迷糊。
常识总是有局限性的,时空转换了,认识也就要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