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学校和假发票怎么扯上了关系?
最近,我随杨浦区政协到社区调研养老问题,参观了一个综合性老年活动场所,里面的老年学校让人大开眼界。除了书画、合唱等传统课程外,还有许多时尚有趣的新科目,如摄影、Photoshop制作、瑜伽、拉丁舞、茶艺,学费低得惊人,每学期60—90元,16次课。学费最高的钢琴,也只要200元一学期!
这样一所老年学校,开办至今超过10年,每学期学员在1700-2000人次!校长说,学费低廉,是因为完全公益性,老师劳务费很低,甚至是志愿者,而房租、水电费用都由街道补贴。现在不少企事业单位对退休职工都有福利,参加老年学校可以报销部分学费,所以老人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不过这位校长也叹起苦经:学员要开发票,由于老年学校没有资质,没有发票,只能开街道老年协会的发票,再盖一个老年学校的章,“这不是成了假发票了吗?”
那么,老年学校为什么没有资质呢?据了解,各类以“学校”冠名的机构都是教育部门管的,老年学校在开办时因场地、师资等无法达标,一直无法登记注册。现在,全市的老年教育机构,除了上海市老年大学有资质外,区级老年大学、街道老年学校都没有资质。近年来,教育部门开始推广社区学校,有些街道就将老年学校放在社区学校中。然而,从市到区,到街道,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都是两条线在负责,民政(老龄)部门和教育部门,甚至出现了资源浪费情况。
上海已进入深度老龄化,老年学校已成为老人提升自我、充实自我以及圆梦的精神家园。每年,老年大学报名时都会排起长龙。一方面,老年教育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公益性的老年教育机构没有资质。同时,一个社区既有老年学校,又有社区学校,也造成资源浪费。有关部门为何不能从实际出发,为老年学校开一扇方便之门,或者让二者合二为一?
时下,动辄收费几千几万的中小学生培训机构、早教中心都能获得资质,而纯属公益性的老年学校却没有资质,实在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