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旺季遇天气恶劣
张起淮表示,事故有多发性与连续性,但是不能笼统而论当前是空难高发期。他解释说,今年事故的高发是偶然性的。每年的七八九月是飞行旺季。这段期间,乘客密集,而天气上又恰恰赶上雷雨季节。这段时间往往气候较为恶劣,风大、雨大、雷多。
经济效益置安全之上
航空公司为保证运营,会加大运力,这样会出现两个情况:一是把正常运营的飞机继续运营,另一个就是把正在维护保养的飞机投入运营。使得航空器和机场的保障力量都会加大运转。“甚至有的飞机平均一天飞16至18个小时,几乎是一直运转。用的概率大,发生事故的概率也大。”将经济效益置于乘客安全之上的航空公司必须严厉谴责。马航是否为了缩短飞行距离,减少耗油量而选择走乌克兰的航线不得而知,但这样做无形中增大了危险因素。
人手不够藏疲劳隐患
此外,现在全球飞行员紧缺,尤其是机长紧缺。张起淮说:“人员紧张,导致在旺季时,签派人员排班不一定会像平时一样合理。”另外,机组人员本身的疲劳也是问题。一般来说,80%的飞机事故是恶劣天气或者人为操作有误导致的。旺季连续让机组人员执行任务加班、经常飞三四天不休息,超时飞行,从而造成安全隐患。这一系列的问题造成阶段性时间里事故高发。
航空管制要求是否太低
此外,马航MH17航班被击落,乌克兰上空划定的禁飞高度是1万米,但“山毛榉”地对空导弹的射程高达1.4万米。这样的航空管制要求是否太低?在冲突、战乱地区是否应该实行避飞?
事故率仍在正常范围内
国际级功勋试飞员、歼十飞机首席试飞员、空军指挥学院教官徐勇凌表示,“总的来看最近的民航事故率依然在正常范围内,由此引发的对民航安全的恐慌尽管可以理解,但却是不必要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专业教授昂海松教授表示,飞机飞行的里程一般比较长,载客也多,以飞行距离和乘客数量来算,发生空难的概率实际非常低。另外,飞机的保养与安全检查也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严格的。可以说,坐飞机依然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安全的方式。他提醒市民尽量选择机型较大的飞机。
一位资深飞行员王先生也表示,这几次航空事故既有天灾又有人祸,但都属于偶然现象,民众大可不必对飞机安全性感到恐慌。“航空仍是远程交通最安全的方式。和航空事故相比,地面交通事故的数量以及造成的死亡人数更多,只是因为航空事故的影响力大,关注的人多。” 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