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2年,上海市体育局和市规土局联合编制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委托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启动编制工作,并完成初稿。八易其稿后,形成了目前的一个规划文本、一个规划说明和六个专题研究报告。今年7月最终获得市政府的批准。
走出家门来锻炼,老百姓的需求在改变。过去,全民健身的上一个阶段,政府的工作重心为布局器材。而现在,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社区的健身设施。同时,中青年的需要也被充分考虑到。羽毛球、足球,玩转年轻人的世界。“接下来会有一个全民健身中心的概念。不要求场地多豪华,规模多庞大,但一定要离老百姓近,方便人们使用。”上海市体育局的工作人员透露,一个场馆既可以打篮球,又可以打羽毛球,平时还可以进行其他社区活动,如此多功能为一体的社区中心一定会切实为市民带来便利。
在《规划》酝酿时,相关部门曾对上海的体育场地进行过深入调查。“上海公用体育设施在结构上并不合理。毫无疑问上海的大型场馆全国领先,小区里的健身设施也很先进,但是社区街道乡镇的体育设施是短板。”对群众体育设施,竞技体育设施进行综合性规划布局,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规划》拥有很高的法律地位。以后只要在规划内公布的体育设施,哪怕这个地区被重新改造,比如房地产开发商造楼卖楼,都必须保证体育设施的存在。”换句话说,相关区域内,体育设施是不可触动的“奶酪”。
开拓公共体育设施,才能最有效地避免健身难。“在公园里争地盘这类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场地不足,供不应求。”当越来越多的专项体育设施建成后,老百姓有望操练自己真正喜爱的体育运动,“可能很多人觉得找不到羽毛球场地,找不到篮球场地,所以才去跳舞,跳舞对场地要求最低。所以我们不仅要多造体育设施,更要建造有针对性的专项体育设施,分散人们的兴趣,分流场地的使用。” 本报记者 华心怡
【相关链接】
到2020年,新增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场地)面积220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达到0.5平方米以上(不含康体用地)。其中:
■ 新增群众体育设施面积为1630万平方米,占整个规划面积的74.1%
■ 新增竞技体育训练设施面积为100万平方米,占整个规划面积的4.5%
■ 新增赛事体育设施面积为52万平方米,占整个规划面积的2.4%
■ 新增教育系统体育设施面积为315万平方米,占整个规划面积的14.3%
■ 新增工会系统体育设施面积为50万平方米,占整个规划面积的2.3%
■ 新增其他体育设施面积为53万平方米,占整个规划面积的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