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与某电台的一位业已退休的新闻工作者张老师路边邂逅,他知道我是“老公交”,且是从事企业宣传工作的,没寒暄几句,就话锋一转问道:“公交188路上一位人称‘阿胡子’的驾驶员,侬认得?”并建议我得闲去乘乘他的车,一定能发现“闪光点”、写篇好文章。
张老师冷不丁提及“阿胡子”,源于日前他乘坐188路车时亲眼目睹的一次车厢即景。车辆中途停靠站时,有一手持盛有液体大号可乐瓶的男子上了车,投币后径直朝车厢后面走去。驾驶员发问了:“先生,侬瓶里厢装了啥?”该男子却丝毫没有反应。“拿可乐瓶的先生,问侬闲话呢?”只见驾驶员起身站在驾驶室里,转身朝着男子再次追问。尽管男子一再回答“没啥、没啥……”但驾驶员还是坚持表示要履行行车人员的“安检”职责,检查一下可乐瓶。
一时相持之后,男子只好来到驾驶室边。“帮帮忙……”还没与驾驶员耳语上两句,就遭到了驾驶员的大声拒绝:“朋友,其他忙,都好帮;格种忙,我帮勿了。侬带了汽油,哪能好上车……”在驾驶员和众多乘客的一再劝说和指责下,该男子终于下了车。原来,该男子开的轿车因断油而趴在路上,这是他临时带了点汽油前往“救急”的。
目睹此景,职业的敏感性让乘在车上的张老师对这位当班驾驶员产生了兴趣。车到终点站后,张老师在车下对驾驶员作了简短的即兴采访。在问到驾驶员是如何察觉乘客所携带的是违禁物品时,他如数家珍地一连说出了多个“疑点”:首先他上车刷卡时,“可乐瓶”拿得比较低,有故意躲避驾驶员视线之嫌疑;其次人们出门在外,通常喝的都是小瓶或中瓶的纯水或饮料,大瓶有悖常规;另外他瓶里的液体,一眼看去,既不像纯水那么清,也不像饮料颜色那么深,加上上车后他对我的问话佯装没听到,显然是在逃避检查……人不可貌相,听着眼前这位一脸络腮胡、长得有点五大三粗的驾驶员的一番话,张老师暗暗为他“过细”的工作而喝彩。
张老师还特别向我提到,当问及驾驶员的姓名时,他却答非所问地说:危险品是不能够带上公交车的,对携带者说NO,是公交行车人员的职责。最后,在张老师的一再追问下,他才诙谐地说:“我叫‘阿胡子’,188路的 ‘阿胡子’就是我……”
“阿胡子”大名奚新昶,年近五旬。早在他开“塘川专线”时,我因乘车上下班与其相识。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待人热情、憨厚善良、工作敬业的普通职工。因工作关系,我采写过孟丽昭、陶志芳、钱怡、陈宝良等众多公交模范、先进职工,而对像奚师傅这样的“草根”,却很少点赞。
社会的公共安全,是所有社会人的共同责任。在这里为188路上的“阿胡子”,点一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