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才华天与云鬟富
吴颐人
■ 刘华云的“早春” (国画)
  ◆ 吴颐人

  中国的传统艺术既有广阔的历史背景,又必须兼备深厚的功力积累和综合的艺术素养。我研究书画篆刻六十载,最大的感受是艺术道路山高水长,书画印“三绝”的艺术追求永无止境。而在我上海的艺术同道中,就有我的同门师妹艺擅“三绝”的刘华云女士。

  刘华云上世纪50年代即师从著名画家冉熙先生,尤其是60年代后期随钱君匋老师研习书画篆刻,境界为之开阔。亦深得著名美术理论家伍蠡甫教授、著名书画篆刻家叶潞渊先生和哲学大师严北溟先生的指点。刘华云艺术素养广泛,山水、人物、花鸟兼擅,且极具现代意韵。刘华云的绘画,有评论家誉其高雅脱俗、落墨大胆,写意写实俱佳,风格豪放而不失婉约,清新而显奇拔,既有博采众长的继承和融会贯通,又有追求自我别具一格的韵味。刘华云认为,绘画作品须神情意趣兼得,要有意境,而不是纯技法的表现。刘华云于绘画早年下过扎实的功夫,曾苦心临摹过《八十七神仙卷》,又具备西画写实功底,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下笔自当不凡。花鸟笔简意丰,人物画在顾盼之姿中显细腻传神,引导读者进入一种安详宁静的境界,山水笔墨浑厚华滋,布局独到。她的书法崇尚汉魏、尊奉二王,真草隶行兼能,摒弃世俗的脂粉气而透出雄健。在她的山水花鸟人物作品中,时见简洁含蓄的题跋,以瘦劲蕴藉的行楷出之,多见晋唐之风。

  刘华云的篆刻一直广受好评,被篆刻前辈称之为“印坛精秀”。对于她学习书画印方面的创获,匋师所见更具独到:“由于她具备了较深的艺术素养,更在于不屑以操刀刻石点缀其多才多艺,而能努力把握其艺术特质,于篆刻的分朱未白、刚柔浓纤中进一步拓展其美术素养,由金石情韵转之于柔毫彩墨,则自有一番新的境界。”

  刘华云除艺术创作外,尤重视书画篆刻理论的总结,叶潞渊先生曾赞其“精通渊博”,故“为文易如反掌也”。并对艺术教育倾注心力,有关的理论研究文章散见于国内外报刊。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总结出“熏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对经典名作的解析提升艺术鉴赏力,借助切身体验,增强自身的感受力。

  刘华云女士的书画印“三绝”闻名遐迩,久享盛誉。她却依然故我,不尚虚名,不谋荣利,待人真挚亲切,宽容随和,同道好友和学生益加敬重其为人,推崇其艺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新民资讯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界视新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动态/文娱圈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
   第B12版:家装专版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才华天与云鬟富
开拓印学新疆域的罗振玉
不可能存在的水晶头骨
激昂奋发画“黑马”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B07才华天与云鬟富 2015-02-07 2 2015年02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