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些村民焚烧农作物秸秆,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他感到很可惜,下决心办一个秸秆处理场,利用农作物秸秆制作有机肥。2年前,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被列为区支农资金整合项目。经过2年的建设,建成占地40亩6000余平方米的连栋大棚,包括平整土地、新建道路、围栏、水电等,配备了运输机、粉碎机、装载机、翻堆机、生物菌处理等设施。
去年秋收期间,该公司每天派出50余人到各村田头收购水稻等农作物秸秆。50多岁的海潮村农民苏老伯说:“过去稻草秸秆堆在田里占地方,所以索性烧掉。现在有公司出钱收购,真是太好了!”一般一亩水稻会产生100个“稻柴捆”,每捆1元,农民每亩可增收100元。
“润华”公司有一套处理秸秆的专业技术,将经过粉碎的秸秆与牛粪、鸡粪等混合,加入一种特殊的微生物菌,经过40余天的耗氧发酵处理,就可变成没有臭味的有机肥。杨华新曾到上海农科院、北京农科院等部门请教有关专家,找到了最有效的生物菌,历时2年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最近,“润华”公司与当地一家大型的食用菌生产厂签订了合作协议,由“润华”公司负责处理食用菌的每年约2万余吨菌菇废料。这家食用菌厂投产后,正为产生的大量菌菇废料伤脑筋,“润华”公司替他们解决了头痛的环境污染问题。 (陈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