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选取的两位年轻学生作为采访对象,他们的成长之路,可能有些“另类”,但又确确实实是一种脚踏实地。希望他们的历程,能为正在为升学志愿纠结的考生和家长们,打开一个“脑洞”。
未必要去挤“独木桥”,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
昔日“差生”变今天优秀毕业生
尹诗扬,一个外表普通的上海男生,但他的谦和内敛和沉稳健谈却令人印象深刻。今年3月中旬,他将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从日本帝京大学毕业。可你很难想象,初中时,尹诗扬却曾是一名令老师头大的“留级生”,差点被送进工读学校;中考时,他也没有考上普通高中,而是选择了中专继续学业。
“过去的经历都是成长中一个个必然事件,正是它们造就了现在的我。”尹诗扬说。他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像许多同龄人那样非要“挤”进高中,而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他透露,毕业后,他将踏上梦想已久的创业路:创建一家可以媲美国外高水准的中国模型公司。
曾经是初中“留级生”
在旁人眼中,小时候的尹诗扬是一个“调皮鬼”,爱和师长较真,读书成绩也不佳。尹爸爸更是三天两头要被班主任叫去谈心。六年级时,由于考试成绩垫底,尹爸爸不得不和班主任商量,让尹诗扬留一级。
初中毕业的时候,有好心的朋友问尹爸爸说,要不要帮尹诗扬找个普通高中继续学业。尹爸爸无奈地摇头说,初中都读成这样,还是算了吧。这时候,从小动手能力就很强的尹诗扬自己提出:“我要去读上海经济管理学校的计算机影视广告专业。”
让父母意想不到的是,尹诗扬在中专学校里如鱼得水起来,二年级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奖学金,三年级奖学金等级提升了,到了四年级居然拿下了一等奖学金。
设计转经济并非“偶然”
中专毕业那年,已被企业相中的尹诗扬突然向父母提出:我想去日本留学,学经济管理。“从设计到经济,突然的跨越当时让父母也觉得困惑。但其实,我已经憋了很久,这一切都源自我初中的一个梦想。”尹诗扬从小就很喜欢拼搭模型,初中起他心中就有一个朦胧的创业梦——想做一家中国人的模型公司。“学设计是为了设计中国人自己的原创模型,而学经济管理是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梦想。”
于是,创业梦成为他的动力,在日本求学变得很快乐。曾经那个考试成绩不好的“留级生”不见了踪影,尹诗扬拿下了很少见的100%大学出勤率,还修满了140个学分,远远超过了帝京大学要求的124个毕业学分。日本的教授们也都很喜欢尹诗扬这个来自上海的中国小伙子——他敢于在课堂上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
翻看尹诗扬的“额外”选修单,发现内容涉猎很广,有世界经济史,有经营管理,也有心理学。“我知道,我将来工作上需要很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感兴趣的课,我都会上。而且,日本大学里许多‘奇怪’的科目都是由社会专业人士来授课,会收获许多实际的知识,比如,银行会派人来培训金融知识等。”
大三已在试水创业
“初中时,我就想将来要创业。当时,一家著名酒业的企业老总在电视节目中说过一句话至今令我印象深刻,当你把目标订好的时候,你就可以看清楚什么是需要做的,什么是不需要做的。在中专学的设计知识远比高中学到的更适合我的梦想。”
尹诗扬创业梦正按他自己设计的轨迹运行着。大三时,他就悄然上线了一个设计网站,试水市场,为创业做铺垫。“未来,3D打印将成为流行趋势,但3D打印最需要的是设计。”在这个网站上,他上传了自己的设计模型,并预设了购买价格。“虽然还未有买家,但是浏览量非常多,也印证了我想法的正确性。”
目前,尹诗扬一边忙着毕业,一边忙着和朋友成立公司。“我希望将来除了能够将人们喜欢的二维动画人物等变成模型,更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原创模型。还希望能给那些优秀的中国民间业余造型师搭建一个网络平台,让他们的作品能为世界所知。”
本报记者 马丹
动漫迷学日语
如今如鱼得水
从小就对日本动漫作品情有独钟的小庄同学,不久就要去日本留学了。说起她的成长经历,还真给人颇多启示。
还在上小学时,小庄同学就迷上了动漫,并由此迁移到了喜欢日剧。出乎家人意料的是,初中时,她就能基本听懂、看懂日剧原版片了,还悄悄地跑到书店买来了日语教材自学。好几次,一家人去日本旅游,小女孩竟然可以当起了翻译,应付那些日常用语早已不是问题了。更意外的是,中考时,她的英语成绩竟也考出了140多分的高分。
英语学得好,日语也不赖。于是,小女孩决定在中考填志愿时放弃普通高中,转而去读一所有日语的职业学校。这个决定在她与家人间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家长想让她读高中,走升大学的道路,而女孩觉得日语才是自己真正的长处,没有必要去读高中应付那些自己并不喜欢的学科,而且读了中职校将来也一样能考上大学。
“我真的是如鱼得水了。”前年,在考进了沪上一所知名中专的日语班后,小庄同学不仅数学、语文成绩名列第一,日语水平更是超出了其他同学一大截。不久前,她还通过了实用日本语B级的考试,凭这个成绩,即便去日本工作,也已经基本没有什么语言障碍了。女孩说,这一切的取得,其实都离不开自己的兴趣,而没有兴趣的学习,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据了解,小庄同学早在小学毕业时,就想考一所双语学校,去学习日语,但家长觉得年纪太小,没必要那么早就“定型”,所以没有同意她去考。而等到初中快毕业时,看到孩子真的对日语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天赋,自学的成果又是那么地出色,于是就没有过多地干涉孩子的主张。自身的聪明且有主见,再加上又遇到了开明的家长,这样的“放手”,也是促成现在小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很重要原因。 本报记者 王蔚
【记者手记】
其实,即使是尹诗扬还是“留级生”的时候,也有不少闪光点:动手能力强、酷爱读书,涉猎面较广泛,喜欢和老师交流自己的看法。遗憾的是,当年“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体系,打击的是他的学习积极性,让这些闪光点暗淡了。
而今,从学习垫底的“留级生”到GPA3.41的“优秀毕业生”,尹诗扬的成绩有了质的变化,但质变的绝非仅仅是他的“分数”。在采访中,无论是尹诗扬还是他的父母,都数次提到了“适合”这个词。当千军万马的学子奔着“高中——高考——大学”这座独木桥而去的时候,初中毕业进入中专学习,在不少人看来是让父母“没面子”的选择,但对于尹诗扬而言,恰恰是最适合的。也正是这一选择悄然改变了他的人生,合适的自我定位和规划让他逐步摸索出成材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