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本报记者探访浦东软件园创业苗圃、孵化器寻找答案
~~~——本报记者探访浦东软件园创业苗圃、孵化器寻找答案
~~~——本报记者探访浦东软件园创业苗圃、孵化器寻找答案
~~~——本报记者探访浦东软件园创业苗圃、孵化器寻找答案
     
2015年03月0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业“菜鸟”展翅起飞还要些啥?
——本报记者探访浦东软件园创业苗圃、孵化器寻找答案
曹刚 朱佳瑶
■ 浦软创业苗圃为创业者提供免费半年的办公工位 林德瑛 摄
  本报记者 曹刚

  实习生 朱佳瑶

  去年底,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在一项由3872名大学生参与的创业态度调查中,56.3%的受访者愿意尝试创业。但真正付诸实践的人,并不多。据统计,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为2.1%,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如何为年轻人营造更良好的创业环境,会不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那么,期待展翅高飞的创业“菜鸟”,在起跑线上还需要点啥?记者近日走进浦东软件园的创业苗圃和孵化器,试图从“菜鸟”们的故事中寻找答案。

  省房租 免水电

  【他们热情高涨、项目靠谱,但往往资金没到位、公司未注册,首先缺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如果能够减免房租、水电,那最好不过。创业之初,省钱是王道。许多满怀理想的创业者,项目刚起步,就要为日常开支苦恼,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

  34岁的徐州姑娘李为为,读研时开国标舞培训班初尝创业滋味,工作多年后重拾梦想,而立之年创办转化医学网,去年8月入驻浦东软件园创业苗圃,尝试商业化运作,逐渐成长为转化医学领域颇具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我刚开始创业时,经济压力很大,主要来自房租和人力成本。”办公、开会、投影、上网、打印、喝水、用电、前台,乃至打扫办公环境,任何一个环节都要花钱。而“免费”,正是创业苗圃的一大优势。

  凭借扎实的专业背景和清晰的创业计划,李为为半年前顺利通过面试,入驻浦软苗圃。她的团队免费获得6个办公工位的使用权,为期半年。所谓“工位”,指的是一张普普通通的办公桌。别小看这几张桌子,不仅解决了办公场地的问题,还意味着可以免费享受网络、水、电、会议室和投影仪,大大节省创业成本。

  有伙伴 不孤单

  【他们缺少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要是能遇到一大帮共同追梦的创业者,求之不得。】

  浦东软件园创业苗圃,面积约500平方米,其实就是一大间开放式办公室。十多个创业团队、一大群创业“菜鸟”齐聚于此,为了各自的梦想打拼。他们互不相识,项目也各不相同,但在同一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渐渐在苗圃里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创业氛围。

  已从苗圃“毕业”并升级进入孵化器阶段的佩奇科技有限公司CEO郭维学坦言,苗圃为他省下约10万元房租、水电、物业等开销。“但是,在苗圃的最大收益不是钱,而是得天独厚的创业环境。”

  他解释,当年放弃高薪职位创业,刚开始很有信心,“但是钱投进去,没有立竿见影的回报,支持自己的家人开始动摇。”郭维学感慨道,“从前担任部门主管,指挥上百名下属,工作忙碌而热闹;创业后心理落差很大,要独自面对各种问题,觉得很孤单。”

  在浦软创业苗圃的半年里,他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创业者,孤独感渐渐消失。“虽然大家在为不同项目奔忙,但同处一间苗圃,常有机会聊天,彼此交流进展,畅谈得失,看到那么多人都在为梦想打拼,我的决心也更坚定了。”

  找天使 拓人脉

  【他们缺钱,急需天使投资人的慧眼,落实第一桶金;他们还缺业内人脉,帮助自己整合资源,打开局面……】

  上海浦东软件园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峻介绍,去年,园区在孵企业共获得超过4亿元人民币融资,其中一部分来自“浦软基金”——顾名思义,这部分钱由浦东软件园投资,数额从数十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主要用于优秀在孵企业的早期股权投资。“园区既为企业提供创业服务,又扮演了天使投资人的角色。”不少出类拔萃的创业“菜鸟”在这里得到了宝贵的天使轮融资,短短几年后,便以数倍价值回赠伯乐,比如天天果园等多家企业已为浦软基金赢得高额回报。

  此外,浦软创投还组织创业者建立交流群、举办创业辅导讲座、为团队配备著名投资家或企业家当创业导师……最有特色的创业者交流平台是“老总晚餐会”,初出茅庐的创业公司老总们在园区内共进晚餐,边吃边聊。

  “浦软孵化器主要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芯片设计、信息安全、智能机器人5大领域的企业服务,同一领域的企业老总定期相聚在老总晚餐会。”罗峻说,“大家展开头脑风暴,分享经验,交流想法,聆听同行的中肯建议,同时也能拓展业内人脉。”

  访高校 觅人才

  【一个好汉三个帮,创业项目要成功,必须吸引足够多人才加入团队,单枪匹马难成大事。】

  近些年,浦软孵化器已“孵”出了天天果园、蓝思软件、安洁士石油、智位机器人等成功企业,目前仍在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校企合作是即将推出的重头戏,旨在为在孵企业牵线搭桥引进人才,既有助解决创业企业招人难的问题,又能缓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浦软计划走访复旦大学张江校区、上海二工大、上海建桥学院等附近高校,对接就业办,在校园bbs、就业网上发布招聘信息。校企合作项目负责人施海燕介绍,浦软将努力扮演好称职中介的角色,组织在孵企业参加高校招聘会,或进校举办招聘专场。“我们希望在高校和企业之间搭好桥梁,将邀请高校老师来企业参观,组织学生来实习,表现优异的,欢迎留下来工作。人才,是决定一个创业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3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4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上海新城区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创业“菜鸟”展翅起飞还要些啥?
双胞胎兄弟共走创业路
昨日小苗 今天上市
广告
新民晚报焦点A07创业“菜鸟”展翅起飞还要些啥? 2015-03-04 2 2015年03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