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5年04月2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信息偏食
郁晶陶
  郁晶陶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总是偏向于跟自己相近的人在一起,这个“相近”,可以是人生经历,可以是兴趣爱好,可以是看待世界的方式,可以是在某个问题上的立场观点……

  到了网络时代,要找到和自己相近的人,就更容易了。传统媒体、门户网站都是由专业人员先行筛选信息,网络2.0时代,则是个人订制大行其道。我看我想看的,我关注我想关注的。那些我不感兴趣的信息,我不会去多看一眼,那些与我针锋相对的观点,更要统统拉黑。

  信息偏食,我们都很难免疫。个性化订阅的好处在于,不管是多么小众的兴趣、多么孤独的声音,都能找到志同道合者。但问题也来了。在网络出现之前,人们就有选择性阅读、选择性记忆的倾向,如今,这种倾向更加明显。只阅读自己喜欢的信息,只接受与自己立场相近的言论,人们似乎更容易囿于自己的小圈子,满足于与自己和谐的这个小世界。“其他人”的生活和想法,似乎变得更加遥远。

  美国学者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里提出了对“群体极化”的忧虑,即“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种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有句话说,“三观不同,怎么谈恋爱?”然而,如果只愿意阅读与自己“三观相同”的信息和观点,会不会导致一种错觉:只有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甚至只有自己的观点是存在的?养狗的人觉得自家宝贝可爱得人人都该喜欢,讨厌宠物的人认为豢养宠物的人都是自私鬼;开车的人觉得行人都喜欢“中国式过马路”,行人认为司机永远只会横冲直撞……这样的分化与极端化,会不会越来越多?

  幸好,仍然有许多人愿意扩展自己的视野,倾听不同的看法。客观上,一个人也不可能完全屏蔽与自己“三观不同”的声音。你和你所关注的人,可能喜欢同一位作家,却在环保问题上有不同观点;可能对某个社会事件持同一立场,却在另一事件上针尖对麦芒……

  身处与自己和谐的小世界总是轻松愉快的,但有时也得给自己找点小麻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日本为何难谢罪
   第A14版:大购网专版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健康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总理之问能促使银行降费吗?
太阳底下 无新事
信息偏食
南京虐童案中的法治温度
书槛
情怀的魔力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信息偏食 2015-04-20 2 2015年04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