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助学金为何要“偿还”?“偿还”为何要打上引号?据了解,上海金融学院“学生发展银行”是全国首家学生社团中的“虚拟银行”。在学生发展银行,流通的不是人民币,而是“成长币”。有了这家“银行”,上海金融学院不再“无偿”为学生提供助学金和励志奖学金,而是以“成长币”为统计标准,以“点”为计算单位,通过学生每学年的“成长”来进行资金的“偿还”。也就是说,当学生获得助学金后,不能一“领”了之,而是必须在大学四年中用“成长币”偿还。
“成长”如何计算?每个人都可以根据一套“信贷偿还量化标准”兑换到相应的币值,这套标准涵盖了学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社会工作与社团活动、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资格证书与职业发展等六大板块,包含了绩点、参与讲座、献血等各类项目。据统计,2015届毕业生中,共有307人是学生发展银行的客户,其中143人超额完成偿还任务,成为学生发展银行的“优质客户”。校学生处处长李文亮说:“以成长偿还奖励改变了传统的单向发放助学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督促学生付出才有收获,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2013级行政管理1班的郭伟,大一入学时获得了2800元的助学金,与此同时,他也收到了客户经理黄嘉浩的“开户通知”,通知他到学生发展银行开设个人账户、办理“偿还助学金的手续”。黄嘉浩还专门来到宿舍,向郭伟详细介绍了学生发展银行的概念和细则。大一学年,郭伟通过“担任班长、在校外兼职、参与学术讲座、平均绩点3.09”等顺利地完成了偿还任务。
在2013年10月1日到2014年9月30日这一偿还周期中,上海金融学院共有1032名学生享受到国家助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有1019名学生办理了开户业务,开户率98.7%;截至6月10日,共有995名客户办理偿还登记,学生发展银行共完成偿还业务5384单,其中579人超额完成了偿还任务。“我们希望这份偿还菜单能够告诉学生在大学期间可以做的所有事情,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当他们觉得‘欠债’不是一种‘负担’时,他们就真正体会到了感恩和责任。”李文亮如是说。 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