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发现日兵上岸
金山区漕泾镇沙积村往南,是一条6车道的天华路,直通上海化学工业区。上海化学工业区如今厂房林立。接受采访的沙积村老年农民沈国林告诉我们,天华路沪杭公路往南1公里左右过去是海边的石护塘,塘边挖有深1米多的壕沟,1937年11月5日,日军偷袭金山卫一线登陆,首先在这里遭遇了国民党守军的抵抗阻击。
沙积村的老年农民刘伯文告诉我们,沙积村有个小集镇漴缺,以沙塘河为界,河对面与奉贤胡桥镇相连,就在漴缺和奉贤交界的朱家村内,国军一个营的兵力在此布防。这些地方现今虽然因化工区建设而未见抗战遗迹,但当年在这里发生的国军抗击日军登陆的事迹可歌可泣。沈国林和刘伯文两位老人向我们诉说了这段难忘的历史记忆。
1937年农历十月初二晚,朱家村的守军奉上级命令调防川沙,只留一个排在朱家村留守。十月初三清晨,漴缺渔民于阿狗等像往常一样出海捕鱼,发现海滩边一片人影,并传来叽哩咕噜的说话声,于阿狗知道日本人上岸了,就拼命往回跑。那时候,日本兵也发现了渔民,他们便向渔民开了枪;驻守在石护塘海滩工事内的守军听到枪声,也对向石护塘奔来的日本兵开了枪,双方很快交上了火。
这时候,在往川沙调防的驻守朱家村国军部队隐约听到朱家村方向传来枪炮声,营长王子隆凭直觉感到情况紧急,急速命令部队停止前进,随后在接到通讯员特急战报后,又立即命令各连火速返回原驻地,抗御入侵之敌。
殊死抵抗歼灭敌人
再说漴缺留守石护塘的国军部队一个排守军共23名战士,遭遇的是日军50多人的先遣部队,他们从汽艇上下来后,先是在海滩上匍匐爬行,遇到阻击后,向石护塘的守军猛攻。我守军奋力反击。经过近1个小时的激战,国军整排战士除两位重伤躺在壕沟内动弹不得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有的手掐着敌人的脖子,背上中刀而死;有的双手抱住敌人的身体与敌人同归于尽;有的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向前冲锋中弹扑地而亡……战士们死的姿势虽各种各样,但没有一个是往后退却而死的。
王子隆见此情景,心中流血,双眼冒火。他喊道:我的好兄弟!我一定为你们报仇雪恨!他迅速扫视了一下战场,见海边又涌来一片模糊的人影,心里便有了作战部署。他一面组织正面迎敌,一面派出一支兵力从敌人背后包抄。
这时,日军第二批登陆部队上岸,他们以为第一批日军已占领阵地,于是大摇大摆地向石护塘阵地冲来。当接近阵地时,王子隆部的守军一齐开火,打得鬼子鬼哭狼嚎,倒下一大批。日本鬼子又发起冲锋时,我军从敌人的背后也发起反击,使入侵之敌腹背受夹击,终于把先头上岸的100多个日军全部歼灭。
日军见朱家村的石护塘阵地驻守得这样牢固,始料不及。他们一方面重炮对朱家村滩头阵地狂轰滥炸,另一方面只得让偷袭部队改在漴缺的西面塔港登陆。
据村民们回忆,我守军在漴缺的石护塘阵地保卫战打了三个时辰,营长王子隆也在这惨烈的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我守军的殊死抵抗,迫使日军改变了登陆地点,不仅保卫了金山漴缺、奉贤法华桥、胡家桥等村庄数千父老乡亲免遭日寇烧杀抢掠,也为淞沪会战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漴缺王子隆营的石护塘保卫战,已成为淞沪会战中的著名抗日战例,永载史册。
特约通讯员 沈永昌
本报记者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