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课程计划要求,高中阶段志愿服务不少于60学时。文件明确,高中生志愿服务的主要形式是由学校团组织在市、区县两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项目)中开展的集体性志愿服务活动。一般在每学年的2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课程中完成,不足部分在寒暑假、双休日或放学后完成。志愿服务课时可分散安排,也可集中安排。志愿服务内容将记录在“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sj.21boya.cn)上。
当然,个人也可以参加志愿服务。个人参加的经历可记录在“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的“自我介绍”部分中。志愿服务所形成的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可记录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部分。
“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是全市统一的普通高中学生志愿服务信息发布和数据录入平台。微信公众号“易班博雅”和“上海教育”政务微信也合作开发了查询系统,学生可关注上述两个微信,登录查询相关信息。
文件规定,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项目)要在学生完成志愿服务后的24小时内完成上网记录,不间断、持续性的志愿服务岗位可以在全部完成后24小时内记录;学生在基地(项目)记录后的3天内进行确认,逾期不确认,系统自行默认;最后由学校负责老师进行核对确认。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将通过市区校三级管理,完善信息审核、公示投诉、信誉等级评定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