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纯开放数据库,只是一般的开放,将纸质版本扫描上网,这还远远不够。上图需要将更多关联数据开放给读者,让读者参与到开发中来。我们已将胡适、盛宣怀、李鸿章等名人家谱做成了相对完善的数据样本,但要承认,馆员花了很多精力只是完成了家谱总量的一小部分,如果要对所有家谱进行完善的数据加工,还要花很长时间。
数字人文项目(Digital Humanity)的开发,不能仅靠图书馆员,而应邀请社会力量共同开发其新价值,让更多读者再利用数据,这是国际上的潮流。在国内,上海图书馆率先迈出了一步。
在上海图书馆新馆中,有望设立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家谱交流空间,家谱资源将因此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其价值。
开放的家谱数据库将邀请读者共同建设,让读者参与资源的挖掘,最终实现数字资源的活用,让家谱成为连接全球华人血脉的纽带。
乐梦融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