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确定身份
● 证据一:玉印刻“刘贺”二字
2016年1月17日,考古队员开启内棺后发现尚存墓主人遗骸痕迹,在遗骸的腰部位置,放置着一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有“刘贺”二字。据专家介绍,这是刘贺的私印。在两汉时期,印章是常见随葬品之一,也是判断墓主身份的最直接证据。
● 证据二:墨书金饼上有字“臣贺”
在出土的金饼上,考古队员发现了模糊的墨书字迹,并释读出了关键部分:“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贺”字直接指明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而元康是汉宣帝刘询的第三个年号。考古领队杨军介绍,西汉酎金制要求有封地的侯和王,在每年八月祭祖时给朝廷献上黄金。金饼上的墨书,也从侧面展现了当时的酎金制度。
● 证据三:奏章副本署名“臣贺”
在出土的木牍上,专家发现了海昏侯与侯夫人写给皇帝、皇太后的奏章副本,仔细辨认,木牍上“海昏侯臣贺”、“陛下”、“呈太后陛下”、“元康四年六月”等字样清晰可见。
考古意义重大
除证实墓主人身份外,发布会上,专家介绍了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果。考古发现表明,刘贺墓园由园墙、门阙、两座主墓和多座祔葬墓、墓园的相关建筑构成,内有道路系统和排水设施。结构之完整、布局之清晰、保存之完好,为迄今所罕见,对于研究西汉列侯墓园的园寝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迄今已出土的1万余件(套)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奢华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其中数千枚竹筒和近百版木牍,是江西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也是我国简牍发现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
出土的整套乐器,形象再现了西汉高级贵族的用乐制度。出土的5辆安车,大量偶车马,特别是两辆偶乐车,为西汉高等级贵族车,诸多带有文字铭记的漆器和铜器,反映了西汉时期的籍田、食官等制度。大量工艺精湛的玉器、错金银、包金、鎏金铜器,图案精美的漆器,显示出西汉时期手工业高超的工艺水平。
以紫禁城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等为核心的海昏侯一系列重要遗存,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遗址单元,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是重要的国家级和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研究和展示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