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灿灿的马蹄金、成堆的五铢钱、透雕龙虎玉佩、东周时期的青铜缶……精美的文物、墓主人的传奇经历,令正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一票难求。因瞬时流量过大,首博网站预约服务系统5日晨瘫痪。
采访中记者观察到,地下一层展厅中金光灿灿的金器展柜前观众很集中,许多人都是冲着马蹄金来的。据主办方介绍,此次海昏侯墓441件文物亮相北京,相关文保工作已做在前面,确保展出条件。如展览过程中发现文物有腐蚀等迹象,将第一时间撤展。
“五色炫曜”取自汉代司马相如《长门赋》中的那句“五色炫以相曜兮”,与后句“灿耀耀而成光”,原是形容华美的宫殿内部绚丽灿烂,奇光耀目。以此为展览之名,既取其汉代的时代背景,又意指展品价值非凡。专家提醒,机会难得,虽然那些金子也包含着巨大的历史性信息,但别只看金子。
千足金器很抢眼
“太‘壕’啦”“这麟趾金太精美了”……灯光照射下,一块块马蹄金、麟趾金、金饼、金板光芒四射,观众不时发出感叹。
海昏侯墓共发掘出各类金器378件,是迄今我国汉墓考古发现金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一次,不仅远超同时代的中山怀王、中山靖王两座王墓的金器数量,放眼所有汉代墓葬都是最多的。此次海昏侯墓文物亮相北京,最为抢眼的是金。各种金器造型精致雍容,耀眼欲炫,很多文物上也都有金,比如一件当卢上描了金,一些青铜器上也隐约可见黄金纹饰,让人大开眼界。
开展第二天,文物部门表示,经过称量,麟趾金重量在76.12克到83.36克,马蹄金重量在237.66克到229克。展示金器的纯度均在99%左右。这一消息令人对墓葬金器的兴趣更浓。为何纯度如此之高?为何海昏侯刘贺拥有如此多的金器?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信立祥一一揭开谜底:汉代自汉文帝时开始实行酎金制,如果酎金纯度不够,甚至会惹来失去侯位之祸。因此王侯一级的高等级贵族都会储备大量黄金。海昏侯不是什么大官,但继承了父王的遗产,所以刘贺“不差钱”。
海昏侯墓里的金子还有不少待解之谜,如马蹄金底部刻有“上”“中”“下”字样,这些字究竟是什么意思,目前尚无定论。
各类文物看点多
除了“土豪金”,历经5年考古挖掘的海昏侯墓还出土了很多珍贵文物,玉器、漆器、青铜器、完整编钟、大量书写“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样的漆器、漆木屏风上的孔子生平介绍等都是无价之宝。遗憾的是,因文物必须达到符合展陈的硬性条件才能展出,3个证明墓主为刘贺的直接证据等最为让人期待的文物均未抵京展示。那么除了金,还有哪些看点?
赴京展品均考虑大小品相、观赏角度、是否具有时代性因素甄选而出,青铜器、玉等件件都是精品。两盏青铜雁鱼灯算得上是汉代贵族圈流行的“高科技”。整盏灯由雁首颈衔鱼、雁体、灯盘、灯罩组成。鱼身及雁颈、雁腹中空相通。可以转动的灯盘不仅能挡风,还能调节灯光亮度,而灯体通过虹吸原理,可以将产生的烟“吸入”雁腹。
展厅里个头最大的一件青铜器,分上中下三层,学名是“蒸煮器”,里面存有芋头等残渣。有专家认为是用来酿酒的,而且可以酿造出四五十度的高度酒。一旦这种说法被证实,中国人酿酒的历史将从元代提前到西汉,足足提前了1000多年。
除了金银玉器、珠光宝气,海昏侯墓出土文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文字信息非常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展出的大量文物上都带有铭文,这对确定墓主身份具有帮助,更重要的是,所记载的工匠名称、编号等内容,对于研究当时的手工业管理制度也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最大的看点还是竹简和木牍。在海昏侯墓西回廊、主椁室西室及棺柩西侧出土了大量竹简、木牍。木牍的内容应是海昏侯及其夫人分别写给皇帝和皇太后奏折的副本,竹简有可能包含了多种古代文献,如医术、农书等等。考古专家认为,解读这些竹简和木牍,不仅有助于确定墓主的身份,还有助于了解当时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目前,竹简、漆器等文物等都在进行脱水加固,观众可以通过展厅的屏幕,看到已修缮的33件漆器。
“到此一游”应改变
海昏侯墓金器出土数量巨大、形式多样漂亮,具有文化、美学价值,受追捧无可厚非。但考古学家王仁湘提醒,参观者应走出只看“明星文物”的误区。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表示,希望公众观看文物展览时,不要只是“到此一游”般地浮光掠影,而应更多关注更广泛的文物,以及文物背后的文化含量。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专家指出,相比目前最受公众关注的金器、玉器,更珍贵的是简牍、木牍等带有文字性的文物,它们能够带来更多的历史信息。随着研究的深入,文物价值将被进一步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瑞表示,考古是一个严谨的学科,追求的并不是金玉满堂,而是人类自身。考古专家有责任尽快把文物考古发现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阐述出来,满足公众对历史和文化知识的需求。北京大学考古学院副院长赵化成认为,海昏侯墓发现的价值,远远不只是出土了大量黄金。媒体也有责任向公众介绍更多。 驻京记者 于明山 见习记者 潘子璇 (本报北京今日电)